第一八二章 大人说的可是下官?
贾政大怒!
他最看不得王宵这种没规没矩,不尊重上司的下属,尤其他对王宵的印象本就极差!
郑仕臣也森冷着脸道:“王大人,莫非杨大人说错你了?”
王宵抱拳道:“按理说,尚书大人批评下官,下官该虚心反思,但咱们有一说一,有二说二。
首先,朝廷规定朝七晚四,下官按规定做事,不曾迟到,也不曾早退,自认无过。
其次,下官自迁升工部以来,所谓无所作为,是有隐情的,此事柳大人也清楚,下官请柳大人向尚书大人道明缘由!”
目光又纷纷望向柳淳。
柳淳心里把王宵的十八辈祖宗都骂上了,可这时他能说什么,根本不占理啊,更何况主事顶缸是六部的潜规矩,给他一万个胆都不敢捅破,只得低下脑袋。
不过他不敢,王宵敢,又道:“既然柳大人不说,那下官说,陵寝修缮,关乎着一家一户的列祖列宗,本不是小事,下官应即刻批了一应支出,可是工部的银子,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皆为民脂民膏,下官的笔可不敢随意落下,于是想带上都吏实地勘察,据实批银,而我屯田司的都吏赵大人也事务繁忙,抽不出空与下官同往,故而拖延至今……”
随着王宵娓娓道来,很多主事的眼里,现出了复杂难明之色。
王宵的情况,是每个主事都在做,或曾经做过的,笔杆子一挥,大印一盖,天量的银子从手头经过,最终流向了哪里,谁心里都有一本账。
如果风险与收益相当,也罢了,可偏偏干着随时掉帽子,甚至掉脑袋的活,收益却微乎其微,多数银子都被上面和有后台的当事人分了,自主事以下,只能拿到可怜巴巴的茶水费。
六部的中下层官员干到主事这一级,升迁极难,毕竟主事干着最苦最累的活,又能推出来顶缸,怎会轻易让你升迁呢?
一些人想到自己,心有戚戚,也对王宵充满着钦佩,不愧是午门死谏的领头者,也只有这等人物才敢于怼上官啊!
屋子里的气氛怪异之极,尚书和两个侍郎都没法正面斥责王宵,因为王宵有理有据,不是他不干活,带个都吏去现场勘察放哪里都是岗岗的道理。
可是六部的潜规则搁在这,主事不担责任,难道叫上面的员外郎、郎中,乃至于侍郎、尚书去担?
而主事以下,又不够级别。
如果真要按王宵一板一眼的去做事,谁都没油水可捞,靠朝廷那点点俸禄,养活自己都难,更别说应酬。
其实王宵看不惯的不是捞钱,他本不是什么道德圣人,而是收益和风险不相当,凭什么干着最苦最累活,却要担最大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