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五章 奏对太后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王宵诚恳道:“尊太宗为成祖,只是雄关漫漫第一步,后续还有诸多难关,我年幼识浅,不堪当此大任,故请前辈助我,不过此事绝无可能一帆风顺,前辈们若有为难处,我也理解。”
气氛突然沉默!
王宵说的在理,其实把兴安皇帝移入太庙,最关键的地方,在于太后有没有决心,有没有与朝廷力争的实力。
而太后势弱,这是大家都能看到的,所以才凶险重重。
可是回想自己,一把年纪了,一事无成,谁愿意在翰林院当一辈子的穷翰林?
这是一个搏取天功的机会。
成了,从此平步青云,奋流而上,光宗耀祖。
败了,也不至死,最多罢官回老家当乡绅,把精力放在培养下一代上。
“既然王大人相邀,本官舍命陪君子便是!”
穆时逊现出凛然之色,猛一点头!
“好,王大人的情,本官承了!”
钱进又与诸人相视一眼,哈哈一笑!
……
文稿呈给卫渊,卫渊越看,眉心拧的越紧,他也是官场老手,王宵这番操作不难理解,是扯着太宗皇帝的虎皮当大旗,内阁必然通过,没有谁会傻到和太宗皇帝过不去。
‘好小子,倒是小瞧你了!’
卫渊眼底寒光一闪,便批示,呈递宫中。
内阁和唐代政事堂的最大区别是,后者可以自下而上的接收信息,前者却不行,章奏由通政司呈交司礼监,司礼监挑选重要的,读给皇帝听,皇帝认为需要处理,才会下发内部票拟,没有价值或者不急于处置,留中不发。
而翰林院是皇帝的秘书机构,拥有直接上奏权。
“黄锦,你说说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