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九龙夺嫡
种痘不比游玩避暑,每个房间都是封锁独立的,只留下伺候的太监宫女,太医定时前来诊察。种痘期间皇子不能踏出房门一步,甚至连窗子都不能开,可让这些平日里野惯了的孩子们遭了不少罪。
“是够闷的了,不过大哥不是还偷偷带了《资治通鉴》解闷吗。”胤祉忽然笑道,他与大阿哥,太子三人素来不合,现在虽然彼此年岁尚小,但是针尖麦芒之势已然初见,不管是什么都要争上一争。
不过现在毕竟都是小孩子,所谓的不合不过是面上的争吵,其实算起来也是单纯的直白的 不成熟的行为罢了。可长大了之后,这几位反倒是‘兄友弟恭’了起来,只是那些背地里的阴谋诡计,杀人不见血却多,直到最后三人都落马。
“老三,说到这读书,大哥我就算是拍马也赶不上你。上次皇阿玛考较的时侯,你不是还说什么,苟不顾天下之诛而犯义侵礼,不请于天子而自立,则为悖逆之臣。我说三弟,吴三桂都没你博学啊。”胤褆冷言。
康熙最不喜欢皇子们阅读《资治通鉴》一类的书。胤禛记得,后来太子私藏《资治通鉴》,还因此曾被康熙当众批评过,因此众皇子对此都讳莫如深。
“哟,三弟的话,大哥倒是记得牢啊。”胤祉尤记得那次皇阿玛考较,他犯了忌讳,最后是以他挨骂作为结束的,大阿哥这是在损他么!
“大哥,三哥,别吵了,被人听见了不好。”幼小的胤祺害怕这两人真的吵起来,连忙上前规劝。
爱新觉罗胤祺,日后的恒温亲王,生性随和,康熙曾经评价此子心性甚善,为人敦厚。吕成回忆了一下书中记载,胤祺是雍正十年间去世的,当时雍正爷还为胤祺立碑勒铭,称其秉性和平,持躬谦谨,颇具乐善之风。如此一想,吕成对胤祺倒是起了结交的心思。
“就你喜欢当老好人。”胤褆白了胤祺一眼,冷哼一声。真想不到,宜妃那个跋扈的女人竟然生了这么个软柿子。
“大哥,五弟年岁尚小,不懂事,你何苦骂他呢。” 吕成见胤祺脸上很是尴尬委屈,扁着小嘴像是要哭,于是便开口帮他说了句话,伸出手来安慰的拍了拍胤祺的膝盖,对上了那双黑白分明的眼睛。
胤褆皱眉看向了吕成,心道不管怎么看,他这个四弟就是长得一幅让人看不顺眼的样子啊!那眼神就像冰一样,瞧得人浑身直难受。果然生来就是不讨喜的孩子,难怪连他自己的额娘都不喜欢他,也就只有太子当他是个人物。
想到太子,胤褆不禁暗地里磨了磨牙,不就是占着个嫡子的优势么!剩下的,也不见得比爷强多少,皇阿玛总有一天废了他!
如此,几人回宫,第一件事情定然是要到康熙处报平安。
啪!伴随着摔落奏折的响动,就听得里头传来了康熙掷地有声的呵叱,那声音明显是怒火丛生。
“哼,这施琅也太过侍宠而骄了!真当朕是非他不可么!”
紧接着,是几位大人诚惶诚恐的告罪,连声说着:皇上息怒。
吕成几人闻言,互相对视了一眼,随即越发谨慎恭敬的低下头。养心殿内除了康熙以外,还有明珠户部尚书米思翰,兵部尚书马尔汉,皆是一脸紧张。
康熙二十一年,三藩刚定,吴三桂伏法,台湾的问题成为了康熙心中亟待拔除的令一根刺。说到台湾,则不得不提及两个人,福建总督姚启圣和福建水师提督施琅。
台湾一事康熙原是任命姚启圣全权负责,而此人也的确兢兢业业,一生以夺复台湾为志。
十七年之时,姚启圣与施琅相交,一再向康熙力荐施琅,称他廉勇优长,威名素著,深识水性。甚至愿以全家百口性命担保,请授施琅重任福建水师提督,以便以施琅为先锋,同取台湾,相辅成功。
康熙对施琅狼藉的名声虽有些顾虑,但见施琅的确是个人才,便同意了。授施琅福建水师提督之职,加太子太保,谕以当与福建总督巡抚等官同心协力,以清海疆,勿负委任至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