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香港院线的现状
“以前香港就只有两家院线,邵氏和嘉禾。邵氏是自己的影院,而嘉禾是赁了几家影院成为骨干影院,然后再与几家影院签约,成立嘉禾线;其实当时香港实际上形成了三条港产片院线,邵氏、嘉禾、丽声,但是丽声是由嘉禾经营,所以我才说只有两家院线”
陈晓峰仔细听着,“那现在呢?”,自己记得香港80年代有个金公主院线很是出名呀。
“前年的时候,丽声院线改名金公主院线,虽然有时还称丽声院线,但金公主的老板已经变成是雷氏家族。金公主公司主要发行影片和经营院线,少量投资制作影片。金公主和邵氏、嘉禾最大的不同在于废除了影院包底制,采取票房分成、风险共担的放映方式。这样一来就减轻了片商的压力,提高了独立制片公司排片的积极性和经营的活力。所以,大部分独立制片公司的片子都在金公主上映。”
“影院包底制?金哥,详细说说。”陈晓峰想的却是,自己的电影肯定是大卖,所以能不分成最好不选择分成的方式,至于上映风险,呵呵,不说也罢。
虽然惊讶于阿峰不去关心分成比例,而是去关心包底制,但是还是开口解释道:“包底就是电影院线怕影片上映后上座率不高,院线亏钱,影院要求片方每日支付1万元包底费,这1万元大约也就是影院每日的成本。”
“阿峰,你最好还是选择票房分成,就算亏也能少亏一点。”王金拍陈晓峰自信心太过膨胀,开口劝道。
陈晓峰没有回答王金的话,而是开口又问道:“金哥,再给我说说票房的分成惯例。”
“大公司的影片每年与影院签定四大档期(春节、复活节、暑假、圣诞),其票房收入第1周60%分给片方,40%分给院方。如果继续上映第2周5:5,第3周片方4,院方6。”
“其他独立公司和中档以下的影片,第一种情况片方分4o%,院方分60%,每天5场,宣传广告费由片方负担。有的必须先垫付。如果继续上映还是这个比例。另外还有一种比例就是第1、2周5:5,第3周以后片方4,院方6。”
“总之两个原则,一是大公司的片子。片方拿的多,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片方拿的比例越来越少,院方拿的比例越来越多。分帐发行如果一部电影票房收入1000万元,50%归电影院,10%归发行,宣传费、拷贝费占10%,片主剩30%,片主大约收300万元。当然了,香港电影要想回本,一般都是靠海外市场以及后期电影衍生品收入,比如录像带。”
“外围票房?金哥,外围都有哪些?”陈晓峰问道,心里想着电影衍生品这方面自己势单力薄,没有能力也没有精力去弄。
“外围,主要是指东南亚各地,日本,台湾,这些话语辐射地带,至于欧美,想都别想,香港电影除了李小龙,还没有谁能打进欧美的。”
听到这,陈晓峰赶紧不对,“不对呀,金哥,程龙不是也打进好莱坞了吗?”
王金大笑了几声,也不知道是嫉妒,还是什么,“你说的是那个嘉禾的大鼻子?就是邹文怀吹嘘说李小龙的那个接班人?”
陈晓峰点了点头,香港应该还没有第二个程龙。
王金摇了摇头,一幅不以为然的样子,“那个大鼻子前年的时候,在嘉禾的大力吹捧下第一部作品,算是打响了名声,但是接着嘉禾便不自量力了,竟然筹划安排他到美国好莱坞拍去拍电影,拍的叫什么的,扑街扑到死,真以为香港还有第二个李小龙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