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战术训练
毕竟,在杨凯文的世界里,唱歌只是娱乐,篮球才是真爱。
在过去的一周里,杨凯文打磨防守技术的同时,也开始学习球队的战术。
前世,杨凯文只是在野球场上摸爬滚打,篮球战术素养并不高,今生有机会接触专业篮球战术,所以学习起来特别用心。
每当教练讲解战术,他都竖起耳朵听,默默记于心中,战术演练的时候也是格外卖力。
篮球战术分为防守战术和进攻战术,杨凯文的定位是防守大闸,所以他第一阶段战术训练就是主攻学习球队防守基础配合。
所谓篮球防守基础配合,其实就是在比赛中,防守一方的球员通过两三人之间有目的、有组织的协同防守,从而破坏对方的进攻配合。
防守战术基础配合包括挤过、穿过、绕过、关门、夹击、补防和交换防守配合等。
杨凯文是内线球员,防守位置靠后,防守覆盖面积主要是在油漆区,高位防守中的挤过、穿过、绕过会少一些,主要是协助防守配合(补防、夹击、关门)和交换防守配合。
雪城橘子人因为内线防守羸弱,锋线核心“甜瓜”安东尼等人都是攻强守弱,所以通常采用的是区域联防,又以二三联防居多。
区域联防,顾名思议就是每名队员分工负责防守一定的区域,严密防守各自区域的球和进攻队员,通过局部人数优势,来弥补球员个体防守上的劣势。
为了弥补防守弱点,联防会在一定程度上放空三分线的防守,着重禁区的协防。而二三联防尤为注重的是禁区底线,属于典型内线身高不足或对抗不行球队的常用联防阵型,先天不足是会防空底线三分和高位挡拆。
NBA是在2001年才开始引进联防,坊间传闻是因为大鲨鱼奥尼尔在篮下威力过大,盯人防守的话,临时夹击又经常来不及,甚至会被打爆,所以联盟才不得不同意球队可以在一定限制下使用联防。
这种阉割版的区域联防与国际篮联有所不同:1、遵守防守三秒;2、必须保持面前有进攻人,不能违反区域原则。
与NBA不同阉割版的联防不同,NCAA没有防守三秒,球员的整体投射能力也远不如NBA,因而NCAA比赛中使用联防的球队不在少数。
在联防中,内线球员的补防意识和护框能力十分关键,而杨凯文吨位大、力量强,摸高臂展出色,搭配上他敏锐的防守嗅觉,只用不到一周的时间就适应了球队防守体系,镇守篮下的工作完成得可圈可点。
以至于负责杨凯文战术训练的助教直呼其“妖孽”,并将第二阶段的战术训练提前,开始让杨凯文学习球队的进攻战术。
杨凯文心里很清楚自己不是“妖孽“,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取得惊人进步,除了身体天赋彪悍外,还十分依仗他每天晚上进入”梦境训练“外挂,刷三四遍的训练重播。
“嘿,BigKey,早上好!自从你来到球队后,早到排位赛我只有争夺第二名了。大胖子,你太刻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