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四大戏班进京
京都,梨园。
一伙伶人正在排练。
凄婉的爱情故事,在这个时代是断不能有的,至少不能放在明面上去唱。
而能够存在的。
多是一些歌颂皇帝英明神武,将国家打造的万国来朝。
将军冲锋陷阵,最终扬名立万,娶到了漂亮的媳妇儿的事。
且不管大伙喜不喜欢听。
上头让你演,你就得这么来。
想演别的,抱歉,来不了。
有时候戏曲也跟着社会的变动而不断变化。
这看似有些舔,但却是大势所趋。
毕竟这个时代能够听得起戏的人,多少还是有些身份背景的。
正所谓,小桥流水有阁楼,古道西风无瘦马。
舞台之上。
生旦净末丑各司其职,一起排练,相互学习却不冲撞。
现在是白天,离那些有钱人家和朝廷上的官员听戏的时间还差的早呢。
然而身为一名成熟的打工人。
伶人们可没时间休息。
他们要努力锻炼自己的本事,也就是俗称的练功。
这要是功夫不到家了。
那可是会被送去当兵的。
倒不是吐槽这点。
而是就他们这帮小胳膊小腿的,上去那不是妥妥的送死吗?
说起来,京都的梨园文化发展不深。
早在前朝,京都人压根就不爱听戏。
他们留恋于勾栏瓦舍,也就是俗称的娱乐商业中心。
因为那里有酒楼饭馆,有卖衣服卖小吃的。
虽然勾栏里以前也有戏台,戏房,实行的也是商业化的管理。
但那会儿的京都人,喜欢游园诗会。
说白了就是一帮人在上档次的地方吟诗作画,吃酒弹琴。
而随着大周朝立国。
又重武轻文。
老百姓整天担惊受怕,手头上又没几个子。
前朝的那些勾栏瓦舍,没人捧了,自然很快就逐渐凋零起来。
也是趁着这个时候。
原本被排斥的戏曲,逐渐被朝廷放在了明面上。
之所以不选择什么吟诗作画,也是因为这东西很难操作。
至于什么相声评书,这个时代还没有。
之所以选择戏曲,倒不是因为大周武帝喜欢这些,对他而言,什么戏曲,什么吟诗作对,那都是扯淡,没什么用。
于他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