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闻余大言皆冷笑——李白 二
这时他才突然想起来,好像他还没有问过对方的明星,因此便桃叫起来。
其实大家虽然同桌喝酒,但毕竟相互之间还不算熟悉,因此不知道名字也很正常。
甚至还有另外几个人借着这个机会,也像文彦博一样,问起了身边好友的名姓籍贯。
反倒是那位白面书生,不疾不徐的介绍起了自己的各种身份信息。
“在下包拯,字希仁,庐州人氏……”
巴蜀客商见他们又拉起了小圈子,而且讨论话题还多少显得有些不合时宜,所以干脆选择结账之后起身离开。
离开之后的她也并非无处可去
虽然汴京是帝国首都,也是如今华夏文明的首善之地,不但人言符咒财源滚滚,而且显赫人物比比皆是。
按照常理来讲,似乎没有他这个外来商贾的容身之处。
然而他虽然买卖做得不大,但却并非在官场上毫无关系。
今天,他正式要进城去拜访一下那位强有力的关系户。
说起来,那位关系户倒是很早就想要见他了。
若非如此,他恐怕还要在外地再周周转转的活动几天。
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和他的生意有关。
他是个贩卖丝绸的,同时也经营一些成衣店之类的铺子。
前者需要他到乡下甚至外地去进货,而后者则需要他到乡下去寻找更加廉价的人力资源。
在这里需要提一下,他虽然是个巴蜀商人,但如今的主营业务却都集中在汴京附近。
巴蜀地区只不过是他的老家而已,当然他有很多产业仍然还留在那里。
不过因为路途遥远,即便是有些迫在眉睫的事情,他也无法立刻赶回去处理了。
基于这种情况,前几个月的时候,这位巴蜀商人痛定思痛,将家里的大部分产业都给搬到了京郊附近。
这些事情忙的他将近半年都脚不沾地。
还好,感谢老天庇佑的是,所有的搬迁工作在后来都顺顺利利的完成了。
只是他因为积劳成疾而大病一场,不得不在家里又将养了半个多月。
直到今天,他才终于腾出了时间,到这汴京城附近来看看。
说起来,这大宋帝国的首都也是让人又爱又恨。
尤其对于他这种商人来说更是如此。
和唐朝的长安差不多,汴京城也存在着巨大不易的毛病。
这里不仅物料成本极高,就连人力成本也是如此。
而是大加商业意识都非常浓厚,就连卖桶早晨的清水都是要收钱的。
几乎所有人都不愿意为别人白干活。
相比较而言,还是乡下和外地人比较容易笼络,而且也便于他隐藏自己的秘密。
所以他才会选择将自己的产业都挪到京郊附近去。
不过即便那样,从巴蜀迁徙来的那些织女和老工匠们,依然需要面临极高的生活成本。
不过好在,他掌握的那个秘密,就目前来看还能够为他提供源源不断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