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圣贤和匹夫
坚磨乎?</p>
磨坚乎?</p>
不怪易云想歪,作为一个现代人,他刚听到这三个字,脑海中涌现出来的第一个念头,便是杨先生是不是说错顺序了。</p>
不过想来古人,尤其是为人师表的,应该不至于在课堂上开车吧。</p>
易云瞟了眼现场不少同窗的表情,一个个都是一脸茫然,显然也是不知道这三个字出自何处,都被难住了。</p>
脑海中开始调取的原主读书的记忆,原主成绩不好的原因,不在于书读的少,而是理解能力有点差,但论背书的勤奋度绝对是书院前三的存在。</p>
很快,易云就在脑海中搜寻到了关于“坚磨乎”这三个字有关信息。</p>
《论语.阳货》:“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p>
这是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有一位名声不怎么好的人邀请孔子过去,孔子的弟子子路说:“我以前听说先生说,那些亲自做坏事的人那里,君子是不去的,怎么现在先生你又要去,这又该怎么解释呢。”</p>
孔子答:“是的,我说过这样的话,可不是也有说,坚硬的东西怎么磨也磨不坏吗,不是说洁白的东西染也染不黑吗?”</p>
知道了出处,易云心里便是有数了,对于孔夫子的话,古人也许还理解的不透彻,但易云作为一个受到过现代应试教育的人,对于这种古文引用解读,那是信手拈来。</p>
写作文,要是不加个古人云,某某名人说,那都是没逼格的。</p>
这个时代对文章的要求但没有什么特定的格式,不像前世发展到后面变成了八股文,这个时代的文章讲究的还是一个中心思想和内容的升华,格式是次要的。</p>
提笔,易云直接是开始破题。</p>
“古之圣贤,匹夫不可夺其志,千金不足动其心,确乎不拔,磨而不磷。”</p>
易云提笔的时候,并没有注意到,那中年男子在他提笔的时候,目光便是落在了他的身上,等到看到他破题的这一行字时,更是眼中有着亮色。</p>
“匹夫不可夺其志,千金不足动其心,虽然不算最佳,但如此年纪就有这般见解和破题思路,当真是一块璞玉。”</p>
许青脸上表情不变,心里却很是满意,这一次是他交代杨先生出的题目,为的就是考验易云的底子。</p>
能够“念出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种充满哲理的至简诗句的人,其才气自然是不用说的,但才气不代表着底子。</p>
要在读书这条路上走得远,底子必须要扎实。</p>
坚磨乎。</p>
这道题便是考验学子们是否熟读经义,只有对《论语》熟记于心的读书人,才能够快速想到这三个字的出处。</p>
要知道,从乾朝制定了科举开始到现在,已经是有无数届的科举考试了,各个考官为了出题也是煞费苦心,从原来截取经义中的一句话或者一段话,到后面变成了截搭,一段话里取几个字的还好,有的是几段不同的经义中挑选那么几个字组合在一起,不是熟读经文的,连文字出处都想不出来。</p>
有才气,又肯勤读,这一刻许青有些庆幸,庆幸自己选择到光阴郡走一趟,否则的话岂不是错过了这么一块璞玉。</p>
许青没有再看下去,因为他觉得看这开头就足够了,当下满意的走出了学堂,他要开始筹划接下去的事情了。</p>
杨先生看到许青离去,也是微微松了一口气,从院长口中知道许先生的身份的时候,他就一直很是紧张,毕竟他只是一个府生,和这位许先生可是天差地别。</p>
易云可不知道这些,他是完全按照当初应试作文的格式来写,开头写一句有逼格的话,然后就此展开,不就是以坚定信念和理想为主题吗,这样的作文他前世没有写过十篇也看过几十篇。</p>
利用原主的记忆,自动将白话文转化为这古代的文言文,洋洋洒洒几百字,一炷香的时间易云便是写完了。</p> 易云在写的时候,除了许青在关注,还有一个人,那就是祝明明。</p>
听到先生出的题目,祝明明整个人都是懵逼的,坚磨乎……他是唯一一个和易云一开始的想法同样的,因为他和其他学子不一样,读的不仅仅是经义,还有许多杂书。</p>
在驱除掉脑海里的某些不可描述画面后,祝明明目光看向了易云,刚好看到易云在提笔破题,而后又看了眼全场其他同窗,没有一个拿笔的,全都在那抿嘴沉思。</p>
这个发现让得他心中一凛,不愧是领悟了浩然正气的,这浩然正气当真是恐……</p>
易云自然不知道,自己在祝明明的心中已经是倒吸一口凉气的恐怖存在,他只是好久没有写过作文了,这一次提笔时候,兴致一下子便是上来了,等到放下笔之后,这才注意到祝明明的目光。</p>
“这家伙没能解开题目,想要抄自己的?”</p>
四目相对,看到祝明明对自己露出了笑容,易云想到了自己当初上学时候,面对不会做的题目,目光扫视隔壁桌的时候,露出的也是和祝明明相同的卑微笑容。</p>
“收了他的文房四宝,那就给他看一下吧。”</p>
易云在心里嘀咕了一句,随后把卷子往边上挪了挪,祝明明看到易云的举动,眼睛一亮,他没有想到易云竟然会这么好,主动给他看卷子的机会。</p>
“古之圣贤,匹夫不可……”</p>
一道黑影挡在了祝明明的面前,祝明明正要咒骂,不过抬头发现是杨先生的时候,立刻是缩回了头。</p>
杨先生会走过来,也是因为他先前注意到易云在奋笔疾书,现在易云停下笔来,显然是写完了,想到平时成绩前列的学生好几个都是才刚刚明白这三字的出处,才刚刚提笔,结果平日里成绩中等的易云已经是写完了,他就有些按捺不住好奇走了过来。</p>
“易云,你写完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