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十一章 河西绝唱
马文禄悄悄地坐上陈墉的轿子,假装是陈墉,由起义士兵抬着回城。 </p>
邻近城门的时候,抬轿的起义军远远地大声喝道:“快开门!陈大人要回府了。” </p>
城楼上的士兵不敢怠慢,急忙跑下城楼开门。 </p>
厚实沉重的城门刚刚打开,潜藏在东关两侧廊庑下的起义军一拥而入,叫杀声像震天的惊雷。四面的暗哨也放火接应。肃州镇标军中的回回士兵也忽然倒戈。 </p>
道台桓龄听说东关出事了,急忙率领数十人前去处理。 </p>
起义军却像潮水一般向城里涌了过来。 </p>
恒龄被迎面而来的子弹当场打死。他的随从人员也全部战死。大部分衣衫不整的清军在混乱中被起义军击溃。 </p>
官府的团练又冲了过来与起义军搏斗,但是,寡不敌众,大部分都战死了。 </p>
成桂站在挂着“声震华夷”巨大木匾的钟楼上目睹了惨烈的战斗,心中惊慌失措。他知道已经无力回天,只好放弃了肃州,仓皇地向东逃往甘州。 </p>
天亮以后,起义军占领了肃州全城。 </p>
乡下的地主武装为了防止起义军出城袭扰,团结起来组织联防,多次联合攻打肃州城,但是都被起义军击溃了。 </p>
起义军经常出城攻击附近的清军和地方团练,甚至到达了金塔县城。 </p>
甘肃提督杨占鳌和迪化提督成禄经过商议,决定还是招抚肃州的起义军。 </p>
马文禄借机邀请杨占鳌到肃州城下谈判。 </p>
杨占鳌刚来到城下就被一拥而上的起义军挟持到了肃州城。 </p>
马文禄以杨占鳌为人质,威胁成禄率领清军后退到高台,并要求归附朝廷。 </p>
成禄不得已答应了。 </p>
省署督军穆图接到成禄的请示,批准了起义军的归附,委任马文禄为掌管肃州的军事主帅,并且给他改名为马忠良。 </p>
成禄撤退到高台,每天观戏享乐,勒索高台的民众,不愿出关回到回疆,无辜杀害老百姓,还谎称大获全胜。 </p>
马文禄接受安抚后暗自充实兵力,扩建军事阵地,打算继续与清军对抗。他多次带兵进取玉门、安西、敦煌三县,西出嘉峪关,出击额济纳,抢劫蒙古土尔扈特财物。 </p>
他们最远深入到科布多城(位于今天蒙古国的西部)。马文禄在科布多遇到了巴德尔的后代吉日木图的有力反击,最后悻悻地退兵。 </p>
左宗棠平定了关中和陇东的起义,指挥大军向西逼进,先派总兵徐占彪率领12营大军从固原向肃州进发。 </p>
徐占彪攻克肃州城西南的塔尔湾堡,连下起义军12座营垒,进军到肃州城下。 </p>
起义军死伤惨重。 </p>
清军连日攻城。 </p>
马文禄在战斗中受伤,派人出城求和。 </p>
徐占彪认为是起义军的缓兵之计,未允准。 </p>
六月初六,6000多起义军身穿白衣,头扎白巾,鼓嗓喊叫直扑城外。 </p>
清军凭借洋枪洋炮,击退了起义军,夺取了一些营垒。 </p>
马文禄只好派人向回疆和西宁府的起义军求援。 </p>
迪化红庙子起义军首领妥得璘派千余人入城助守。西宁方面也派来陕西起义军毕大才进援肃州。 </p>
马文禄被妥得璘封为元帅。他先后招纳甘州、沙州和西退的起义军编为六个营。沙州两营坚守城北。甘州营驻守城东。肃州营驻守东关。西宁营驻守城南。循化撒拉尔营驻城内。 </p>
1873年2月,乘胜追击的左宗棠大量向肃州增兵,使包围肃州城的清军达到了60多个营,对肃州的包围圈已经形成。左宗棠又兰州拉运来一批新式大炮支援肃州。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