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扒房子
进入清水乡,才知道夏老太爷在这一带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靠几亩薄田供养儿子读书,二十五岁就当了翰林。如果夏星外放为官,说不定能够做到郡守。
寒门出贵子,不容易,是一件光宗耀祖的大事。
十里八乡的人一谈起来就眉飞色舞,与有荣焉,以此激励子弟。
可惜十五年前,夏星带着婆娘和才出生的双胞胎消失了。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夏老太爷公婆两个,一病不起。
常言,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拖了好几年,几亩薄田统统换成了汤药,不见好转。到最后熬不住了,两公婆宁愿等死,也不肯卖掉宅子请医生。说是怕儿子带着媳妇孙子回来时,找不到家。
宅子托付给王姓亲家,结果前几年也走了,由其独子王二掌管。
那王二好吃懒做,吃喝嫖赌。没几年把自个的家产败光,又打上了夏家老屋的主意。
三进五间的大宅子,在郡城的繁华地段恐怕要值二百两银子,在乡下顶多值五六十两。
即使加上屋后的半亩水塘,三分菜地,前院两分坪地,两旁合抱粗的几十棵大树,也超不过一百两。
况且老宅经过了十几年风吹雨淋,破败不堪。一家子走得莫名其妙,阴气森森。
因此,根本没有谁敢接手。
王二把价格一降再降,最终作价二十五两卖给了黄员外。
黄员外倒不是想要那栋阴森破烂的房屋,而是早些年间以低价收购了夏老太爷的几亩田。只要把宅子也收了,土地就可以连成片,水塘正好用来浇灌。他交付了五两银子的定金,与王二约好,今天下午银货两讫,扒房子。
二月春风和煦,白昼没什么虫鸣。蝉还在地底下藏着,要一个月之后才爬出来聒噪。
道旁种植着杨柳,苦楝,槐树等,挖出了五六米宽的水沟。
小小的游鱼时不时打个旋儿,吐出一串细碎的小水泡。水螅滑过水面,留下两条长长的划痕。一只青蛙蹲在沟旁,威严地瞪着眼睛。白白的肚皮一鼓一鼓,好像一只小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