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士子归明
大头兵不甚在意这些逃难之人,吕维祺却是闻之大喜。这说明什么?说明我大明民心犹在!有民心这社稷就不会倒!</p>
“起田兄,吾原想汝已深陷贼手,不想今日还能得见,天可怜见!”</p>
“哎!介孺兄!”瞿式耜拱手致意,神色颓然道“一言难尽!”</p>
这营门也不是叙话的地方,吕维祺环望周遭,一顿慷慨陈词,感谢诸乡民的归明义举,痛斥宋贼残暴不仁云云。并像模像样的听取几个耄耋呼天抢地般痛述,做亲民之状。</p>
随即安排人手晓瑜逃难之人,大可向西而逃,沿途州府自有安置。</p>
至于究竟有没有安置,反正吕维祺是没有准备,有亲投亲,有友靠友,都是有身份有地位之人,就不要给朝廷添乱,好吧?</p>
打发了彼等,一众士子才被引入军营,为首几人更被带至帅府,双方互诉衷肠,其实就都是在互道苦水。</p>
却说苏州城失陷,知府史应选投水自尽,不想竟被攻城的宋军顺手捞起,老倌喝了一个水饱,可惜没死成。</p>
一身绯袍在身,最起码是四品大员,军功大大的,银子多多的,轻易死了岂不是可惜?</p>
阖城军兵不能抗宋军兵威,城破之时旋即投诚。万幸,苏州城街巷虽所有骚乱,但并没有战事发生。</p>
寻常百姓关门闭户,缩起尾巴静看宋军有何作为。天下纷纷,绝大多数人都是看客!</p>
有勋贵豪门则是收拾细软,举家向各城门逃窜,多是家中有人为官,或者享受大明朝荫庇之家。不逃作甚!等着被人凌辱抄家么。</p>
单单是可怜了前一刻还在慷慨激昂,欲要仗剑斗殴的士子。口号喊的震天响,待城破之时,却是一哄而散,跑的比谁都快!</p>
当然也有不怕死的,非要往宋军的马蹄底下钻,要忠义无双!要名垂青史!</p>
瞿式耜便是其中一个,捋起袍服就要上前拼命。</p>
有弟子情急,几人拖着傻师傅遁逃,出苏州,一路奔常州,结果常州也被宋贼给占了,只能在乡间隐匿,以待时变。</p>
“起田兄,那受之呢?”</p>
听闻瞿式耜一番诉苦,吕维祺亦是不胜唏嘘,但更大的一个问号却是萦绕在其心头,你跑了出来,那钱谦益呢?不是师徒关系么?哪里有学生跑了,将恩师丢在一旁的道理!</p>
瞿式耜一时语塞,有士子在旁愤愤道“哼哼!钱师在苏州城安逸着呢!”</p>
“不可乱语!”</p>
子不言父过,哪里有晚辈嘲讽长辈之说,更何谈委实太过丢人,不好意思开口。</p>
“瞿师,有何可隐瞒的,早晚天下人定会知晓。”</p>
一年轻士子愤然起身言道“吕堂部,那钱谦益……他……他投贼了!”</p>
“何至于此?受之虽在朝堂遭遇不公,但何至于做下背弃大明之举,受万世之唾骂?”</p>
不单单吕维祺惊了,在座诸人俱都大惊失色。</p>
人都有一个脑袋两只手,看似没有分别,但社会却是将人分出了三六九等。钱谦益便是一等人中的一等人。</p>
破落户投诚千万,于大明而言也就那样,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都是烂命一条。可特么大明朝花费无数供养出的人尖子若是也俯首向宋称臣,尤其是这般的名望之辈,其背后的潜台词可就多了,令在座诸人不寒而栗。</p>
那年轻士子正是复社之首张溥,亲眼见得钱老倌惧怕水凉而不肯自尽,当真是惊掉了一地的眼球。</p>
当其实,有士子心中的偶像坍塌,一时情感无法接受,嚎啕大哭。有士子微微撇嘴,内心满满的鄙夷,暗道忠君爱国比不过凉水一坛。有士子则是愤恨,怒其不争,拂袖而走。</p>
张溥即为遁走者之一。</p>
“听闻钱谦益已然受聘为宋贼江苏省咨议局咨议,那宋贼匪首赵明生更亲自颁发嘉奖令,厚礼待之。”张溥不理会他人,犹自愤愤言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