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哥电影

字:
关灯 护眼
八哥电影 > 象牙塔之下aka物理学家的日常 > 第57章社交一

第57章社交一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一六年暑假,朱樱回燕京家里待了五天。爸爸妈妈想留她多住几天,她说要准备托福,要做实验。妈妈说:准备托福在家里也是一样的呀?樱樱说:家里好吃好喝的太多,诱惑力太大,还是学校好。再说我的探测器正在最紧张阶段,曹老师给我提了好多意见,我得回去干活。爸爸说:曹老师的硬件水平全中国数一数二,你能得到曹老师指导,机会难得,去吧。

办公室里人少了

曹方出国了

马天昊放暑假还没有回来

赵宁博士后出站了,新招的博后苗飞和刘梓靖还没有来报道

王浩宇和林志文要趁着暑假的机会,在出国之前,陪几天父母

蔡继锋晚上一般要九点以后,等两个宝宝都睡了,才能到办公室干活

张博最近每个礼拜总有二、三个晚上不在办公室。

关山假期里出去开过几次会,做过几个报告,每次都是两三天的样子,其余的时间都待在学校。所以每周总有一两个晚上,朱樱能和关山单独呆上两个小时。这是一生中唯一能和他单独相处的时间,所以只要关山不出差,朱樱把实验都放在白天,晚上,她一定会在办公室待着。

隔着玻璃隔断,两个人各自做各自的事情,说话的机会也很少。关山一直沉浸在工作里,很少为外面的世界分心。朱樱绝大部分时间也都用在学习和实验上,但有时,她一直引以为傲的自控能力,不知怎么的却控制不了视线的落点。

眼睛累的时候,朱樱会抬起头看看远方,不经意间,能看到他心无旁骛地盯着电脑屏幕,双手飞快地打字,有时候,他会停下来思考一下问题,想问题的时候,他会用左手虚虚握拳,抵在鼻子下方,眉头微蹙,偶尔,他的手指会无意识地敲击桌面,一副陷入沉思的样子。

有人给他打电话的时候,他一般会摘掉眼镜,拿着手机在屋子里踱步,跟着活动一下身体,每当这个时候,朱樱就会低下头干自己的事情,害怕被他发现自己在悄悄地窥探他。

有别人在的时候,朱樱会更大胆一些。有时候,几个男人会聚在白板边讨论问题,写写画画,争执不休,有时候声音还挺大,每当这个时候,朱樱都会跑去看看热闹,顺便还可以学点东西。

他严谨的逻辑推理和深厚的物理功底让她折服;他对科学纯粹的追求和严谨的工作态度让她敬佩;他英俊的面孔和儒雅的气质让人她爱慕。日复一日的朝夕相处,爱情如同荒漠中一颗坚强的胡杨树苗,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有了自己的生命,在她的心里扎下了根,即便没有人浇灌,也悄悄地长成了一颗参天大树。

二零一六年八月十七日,基金委的评选结果正式揭晓,关山的重点项目没有通过会评。

他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盯着基建委的网页发了半天呆,过一会儿,他把申请书的文档打开看了看。这两年,这个本子他改了不下几十次,可他突然觉得里面的字好像都不认识了。

正在恍惚间,马平打电话过来:“去打球吧?”

朱樱知道今天基金委放榜,也有了些心理准备,所以特意留在办公室。远远的只看见关山定定地盯着计算机屏幕看了半天,接了一个电话以后,他收拾背包,拿着羽毛球拍出了办公室。和往常不一样,今天他有点心思恍惚的样子,平常出门的时候,他会微笑着和大家打招呼,有时还会交代他的去向,今天他没有回头,低着头不声不响地出了门。

关山和马平去羽毛球场。暑假期间,早上球场刚开门,没有什么人。两个人默默地热身,然后咬着牙打了三个多小时,累到筋疲力浑身大汗、T恤衫湿得像被水洗了一样,才回家休息。

其实,今天之前,关山已经有了失败的心理预感。六月底,关山和马平去燕京答辩,在回程的高铁上,他就得到小道消息,说今年和他们竞争的都是杰青、院士层次的学术大拿,每个项目都很过硬,关山以为自己有了心理准备,可以从容面对。但他没有料到,即便有了心理准备,可不知道为什么,理智还是控制不了躯体的躁动。几个小时高强度的运动以后,关山的心莫名其妙地安定了下来。

洗完澡,吃完中饭,关山回到办公室,琢磨着找个合适机会,向江院士请教下一步该怎么走。没想到,当天下午,江院士就来找他聊天。

老爷子进了屋,见关山正在埋头看书,就在门上敲了几声。关山抬头看见江院士,赶忙站起来:“江老师,您怎么来了?我正准备和您约个时间,向您请教点事情呢!”

说着,他请老爷子在沙发上坐下,去外边泡了一杯茶捧给江院士,自己拖了一张椅子,在沙发旁坐了下来。

江院士见他面色如常,心里暗自欣赏,小伙子年纪不大,但是心理素质不错。老爷子啜了一口茶,慢慢悠悠地问:“小伙子,感觉怎么样啊?”

关山老老实实地说:“今年的本子又没过,我正准备去找您请教一下,没想到您亲自来了。”

“那你觉得,这一次没过,主要问题出在哪里?“老爷子又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淡淡地问道。他想观察一下,这个年轻人面对失败的态度,是不是真如张博所说的那样出色。

上一次的学生失踪事件,江继川看到了关山的责任感和诚实可靠。但一个杰出的学术带头人,需要面对方方面面的压力和挑战。怎么正确地看待同行的负面评价,怎么在挫折中自我调整,迅速成长,也是一个杰出科学家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

关山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去年第一次申请,关山和马平的项目在第一个阶段没有通过同行专家的函评,专家们列出了几条不予资助的意见,他们都详细看了。

今年第二次申请的时候,他们吸取教训,在项目申请书上下了极大的功夫。他和马平反复斟酌,查资料,做功课,反复修改。天文白院士和江院士也把天文系和近代物理系所有资源都调动起来,为这个项目保驾护航。

曹永健博士在硬件方面给他们提供了许多帮助,从各种元器件的选型和设计调试都给了很多建议。曹博士代表了全世界探测器的最高水平,负责硬件的朱樱暗自庆幸,抓紧一切机会,默默地学习提高。

对于项目的科学目标,天文系的几个大牛老师和粒子物理方面理论和实验方面的专家多次讨论,脑力激荡,拓展思路,

杨光明前年获得基金委重点项目资助,名声大噪,他也给关山提了不少建议。

后来函评的结果不错,除了一个B之外,其他都是A,顺利上会。接到上会答辩的通知后,关山和马平在答辩PPT上更加用心。他们和团队反复琢磨,字斟句酌,多次修改。预答辩的时候,江院士、白院士、杨教授和曹博士也都来了,针对关山的表达,他们提了不少意见,分享经验教训。关山也反复练习,让大家给计时,挑毛病,在presentation技巧和时间控制上做得非常出色。

正式答辩那一天,会评专家们对项目的科学问题相当认同;对创新性、科学价值和科学意义也没有异议;专家提问环节也没有提出太多明确的反对意见。会评反馈是不予支持,反对意见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研究基础和团队组成。其中,评委对团队组成诟病最多。换而言之,会评专家认可这个项目的重要性,但是担心关山的团队承担不了一个重点项目的研究工作。

关山知道缺乏一个强有力的团队的确是个大问题。但是招人需要钱,培养学生需要时间。青年千人有四百多万启动基金,国家分三年给,每年一百多万。装修、买设备、办公用品、招博士后、发学生的津贴、劳务费、材料、差旅、文献、国际合作,每一桩每一件都要钱。启动经费里各种支出的比例有严格的审计规范,能用于发劳务费的经费比例有限。想扩大团队,多招几个博士后,或是给学生多发一些津贴,都需要有项目。

关山摸了摸头,整理了一下思绪,“会评的反馈,不予支持的意见主要集中在团队组成和研究基础这两个方面。团队建设有一个过程,没办法一蹴而就。研究基础方面的话,我们还可以再加强一下。”

关山简明扼要地给江院士介绍了团队的下一步改进计划。平心静气,不怨天尤人,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里,也不隐瞒回避问题,这一点倒是比杨光明强不少。

其实答辩刚结束,江院士就已经听到了一些风声。有不少人从不同渠道,给了他不少小道消息,他也获悉了一些非正式的反馈。评委们对这个项目的争议比较大,支持和反对的人数基本持平。几番博弈之后,关山的项目被否了。有几个会评专家也觉得挺可惜,暗中对江院士说:“这个年轻人很不错。本子好,科学问题意义独到,表达得很清楚。可惜还是太年轻了,大家不认识他,团队也偏弱。很难下决心把重点项目给他。”

老爷子斟酌了一下,没把听说的消息全部告诉关山,“这一次没中,的确有点可惜。不过比起上一年,这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最起码这一次咱们上会了,而且据我所知,会评的评价不差,有不少与会专家觉得这个项目很有意义。

今年,整个数理学部,全国总共才资助了七十一个项目,24%左右的资助率,咱们物理二这边,今年中的全部是杰青或院士。你你们这一次能上会,就已经是对你们的巨大肯定,这是值得肯定的成绩,不要泄气。咱们要把这个挫折变成一个契机。”

“谢谢您的鼓励。那您觉得,接下来,我应该在哪些方面多下点功夫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