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和背景资料
【名词解释】
(Principle Investigator)研究员、首席研究员、学术领头人。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国际顶级物理学学术期刊
自然杂志,世界上最早的国际性科技期刊
科学杂志,世界顶级科技期刊
(法语:nseil Européenn pour la Recherche Nucléaire;英语: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Nuclear Research)欧洲核子研究组织,欧洲核子中心。
【背景资料】
问:你从小到大都是学霸,考上一个985,读到博士毕业。博士毕业后你想教书育人,你需要做博士后,请问你博士后一年能拿多少工资?
答:自2015年8月起,国家提高博士后待遇,从5-6万一年提高到8万一年(税前收入)有些地区、有些专业会有一些额外补贴,博士后最高一年可以拿到20万左右。但是这是少数地区、少数专业。另外,有一些可以和企业联合做项目的专业,工资有可能更高。
据2019年6月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共有2956所各类高校。其中青年高校教师能拿到20-30万一年的是少数。一般来说,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和排名靠前的985、211的高校,教师待遇比内地和普通院校教师待遇高。我国现有39所985高校,116所211高校。(当然现在开始用双一流取代985211了)
大部分做基础科研的青年教师、博士生、博士后们大都是全国最聪明、最勤奋、最自律的一帮人,每周工作60、80 甚至100个小时,拿着微薄的薪水,用他们的辛勤付出,支撑着国家科学技术的基石,让我们不至于在科技树上落得离发达国家太远。
问:我知道有好多年薪100万的高校老师,每年还有几十万几百万的科研经费,你为什么替他们叫穷?
答:在中国,年薪100万的高校老师的确有,但极为罕见。这和你的朋友都是月薪12万起或你的闺蜜个个开卡宴是一个道理。一般来说,千人计划、杰青、长江学者、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百人计划A 、院士们待遇较高,如果他们愿意,基本上都可以拿到一百万的年薪或是更高。这些人都是泰斗级人物,武侠里各大门派帮主或少林寺的长老一流类的人物。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他们的江湖地位。
1.1)千人计划:(这里指的是入选中组部国家千人计划的学术大牛,不是各省各地区搞的地方项目)入选者必须是在国外知名高校拿到正教授位置或企业里相近水平的高端人才。全部都是海狮,55岁以下。自2008年开始实行,10多年间总共招了大概2000多人。大部分兼职工作,保留海外的工作位置,每年回国工作几个月。
1.2)杰青: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项目的资助。全中国几百万科技工作者在一起比拼,每年有200人能得获到这个资助,获得者必须45岁以下。各种土鳖、海归、海狮都在里面一起厮杀。从2019年起,杰青增加到每年300个。
1.3)长江学者:教育部的项目。全国所有高校老师们,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一起竞争。自1998年开始实施,20多年中,全国有6000人左右入选,平均每年300个左右。各种海归、海狮都在里面一起厮杀。理工科必须45岁以下。
1.4)万人计划:万人计划是中组部的一个人才项目。全国所有科研,教育,企业等方面的高端人才放在一起比拼。各种土鳖、海归、海狮都在里面一起厮杀。共分以下三档:
)万人计划杰出人才,第一层次,国家计划挑选100名杰出人才,目前,万人杰出人才全中国只评出6个人。王重阳级别的人物,你也别想拿钱挖,不是钱能解决的事情。
)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第二层次,计划是评选8000名领军人才。
)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第三层次,支持2000名35周岁以下、具有特别优秀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潜能、科研工作有重要创新前景的青年人才
1.5)百人计划A :科学院的一个人才项目,和千人计划要求差不多。
1.6)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每两年增补一次,每次60人左右。中国工程院院士每两年增补一次,每次70人左右。院士大概是扫地僧一类的人物,一般单位别想挖,给1000万一年人家也不一定要。
2.国家的这些人才计划,除了长江学者之外,基本上都是面向自然科学的专业,面向社会科学的比较少。
3.的男主人公是一名青年千人。青年千人是中组部的人才计划。国家每年挑选400个40岁以下年轻海归全职回国工作。目前各高校可以给40-50万一年,少数高校可以给到60万以上。
4.和青年千人大致在同一个档次的年轻人才帽子是四青(中组部的青年千人简称青千,基金委的优青,教育部的青年长江简称青长,中组部的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简称青拔)。这些青年人才的要求和待遇大致在同一个档次。基本要求在38岁以下,有些计划对女性可以放宽两年。
【其他背景资料】
1.高校里,师生恋是被教育部严令禁止的,不管涉事双方是不是已婚。参见2014年《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
2.道德层面高校师生恋一般也是不为社会大众所接受的,因为可能有潜在的学术腐败,职位腐败,权力交易等现实问题。
3.一般来说,高校给青年千人的条件比较优厚,国家和学校一般给400-600万的科研启动经费,可以独立当PI(独立的学术带头人),建实验室。也有些青年千人跟着院士、杰青之类的大大牛干活。年薪一般在40-50万元,有些地方能给到60万一年,单位给房子或是房补。一般都是博导。早几年很多学校直接给博导,特聘正教授。最近几年C9高校给博导特聘副教授的比较多。
4.和大家想象的不一样,国家给PI们的科研经费是不允许直接装到自己口袋里的,那是国家给PI们做科研用的。主要用于购买仪器设备材料、实验加工、差旅、国际交流、出版、劳务、咨询、绩效等等。每一项都有严格的比例和非常严格的审计制度。大部分有头衔的PI 不会为了一点点蝇头小利去触犯法纪,坏了自己的名声。但我也知道这个世界上什么人都有,高校也不是净土。
5.现如今,很多985高校,引进的年轻人才所给的类似“青年千人”之类的位置和头衔,实际上是有条件的合同,不是有编制的铁饭碗。一般是3年一评估,5-6年非升即走。也就是说5-6年之内,达不到考核要求,就必须要走人。所以这是一个临时性的位置。
这是中国高校向西方高校Tenure-用人制度学习,而采取的尝试。目前国内有些高校里面存在双轨制,有些年资比较长的老师有事业编和铁饭碗,没有非升即走的压力,但薪资相对比较低。新引进的人才走Tenure-Track制度,5-6年后达到标准才能拿到永久职位,从合同制转为事业编制,去掉特聘两个字,他们的工资待遇高,但考评要求很高,科研压力巨大。
6.青年千人签定的“非升即走”合同并不是说留不下来就会失业。
入选青年千人计划的年轻学者都是极为优秀的人才。这400人是国家从每年几十万的留学归国人员中精挑细选出来的(教育部统计,2018年归国留学人员达五十万左右, 400/500000,能入选青年千人的机率不到千分之一。【另外有数据说---申明我没有找到切实的数据来源---截至2016年,大陆海归人数累计已突破265万人。其中11%拥有博士学位】。如果按平均10%的海归有博士学历算的话,2018年约有5万海归博士/博士后。5万人里挑400个青千,入选机率少于1%)。
即便在原来的学校留不下来,但去别的差一点的学校或研究单位,谋一个有编制的位置,还是问题不大的,去企业或者创业都可以。
欧美高校实行Tenure-Track机制很多年,社会对”非升即走”的机制习以为常。比如哈佛之类的学校,如果有一个教授位置空缺出来,他们会在全世界找两个世界最顶尖的人才,都给Assistant Professor (助理教授)的位置。5-6年后两个人PK,谁强谁留下。被刷下来的那一个也是大牛,可以去次一点的学校。中国人对这个机制不熟悉,很多人害怕丢面子。
7.为什么要搞“非升即走”机制?我猜测有以下原因:1)与国际接轨 2)打破高校铁饭碗,促进良性竞争,3)促进人才流动 4)这个机制成熟以后,一些混吃等死的高校老师将会被慢慢淘汰,促进高校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升。长期以往对国家的教育和科技水平有非常良好的促进作用。5)因为大家拼硬实力,所以学术腐败之类的问题会减少。大学里的官本位之类的问题会有所缓解。
8.目前,有些高校在实行“非升即走“用人制度的时候,在政策、制度、评价体系、支持力度和评价标准等方面不规范,对入选这项制度的人才的权益造成了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