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八章 混乱的根源
由于先皇没有子嗣和近亲,他驾崩后,外戚们开始谋求皇位,一度使当今太后娘娘的亲侄子离登基新皇只有一步之遥。但朝中忠臣,岂能甘愿神器落入后族之手,纷纷极力周旋,阻止外戚登位。老夫袁武,师从兵部尚书黄大人,也在对抗外戚之列。
我们一方面须臾逶迤,称服丧期间不能新立皇帝,一方面积极寻找散落在民间的龙子龙孙。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黄大人的努力下,我们终于找到了高宗皇帝七百龙子的其中一脉。该支皇族,仅剩一家三口,贫困潦倒几乎沦为农奴。
见到这家人,宗正官也是泪流满面,以他们一枚家传玉佩为证据,宣布了此家人是幸存的唯一皇族。
既然皇家还有人,外戚的继位计划,自然就落空了。太后娘娘当即处死了亲侄子,而后把这家人还在襁褓中的孩子立为了先皇上,这就是当今圣上。
太后的做法,多少令人有些不满。因为孩子的父亲明明健在,她立幼子为帝,有人猜测是为了方便垂帘听政。
不过她毕竟是先皇皇后,孩子的血统又得到了众臣认同,所以并没有人敢公开反对。
过了不久,皇上的生身父母相继去世,死得不明不白,太后也就顺理成章成了真正的太后,至今大权在握。
老夫等许多大臣,本以为立了新皇,外戚也就安分了,一时放松了警惕,对太后垂帘听政的做法,一向积极配合。期望着有朝一日,圣上长大成人,太后能还政于他。
可惜,我们想的简单了。即使太后真有还政于圣上的想法,不代表外戚们也愿意。后来的几年,不断有人利用本朝纪要和皇家族谱的纰漏做文章,开始旁敲侧击,营造舆势,妄图搅乱试听,浑水摸鱼。其目的可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当初阻止后族继位的大臣,也不断遭到刺客袭杀。先师黄尚书,正是死在了十分蹊跷的一杯鸩酒之下。
那日是先师七十大寿,前来祝寿的官员足有三百余人。这其中,绝大多数官员老夫都认识,唯有一个京畿县令来的蹊跷,是生面孔。他带了两个随从,一个是秃头,一个是书生。
这两个随从似乎架子颇大,举止投足之间,没把县令放在眼里。这也是老夫格外注意二人的原因。
在宴会间,那两个随从一度离席不知所踪,那县令又慌慌张张,汗流如注。及二人回席,一拍县令肩膀,那县令便以公务为由,匆匆别过先师,离宴去了。
三人走后不足一盏茶的功夫,先师便大叫一声,口吐鲜血,倒绝于地,当场身亡。众人慌了神,一时手足措。老夫急忙令关闭府门,通报朝廷,一面请人验了席上的酒食,这才知道,不知不觉中,有人给尚书酒中下了毒。
说来奇怪,酒中的毒极烈,可先师喝了不止一口,怎么后来才发作呢?想起那县令的奇怪行径,老夫急报刑部捉拿他。
经过一审,这才发现,他也只是半路受人胁迫,不得不把两个刺客带入府中,否则全家性命难保。至于这两个刺客的身份,他一所知,甚至不知道他们混入相府,是为了刺杀尚书。他只知道,这两人武功奇高,入城时是翻墙而来,出城时更是平地窜空而去……
“所以,将军认为,这两个刺客是后族外戚派来的?”我忍不住发问,一开口忽然想起自己似乎问得过于冒失。
袁将军微微一笑,道:“谁又能保证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