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八章 混乱的根源
袁将军发出“鞠躬尽瘁”的感慨,好像在说自己不打算活了,这可把陈敏儿急坏了,论父亲怎么劝,她都不肯离去,非要刨根问个底,弄清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袁将军思虑再三,终于缓缓道来。
原来十年前,袁武还在兵部门下就职的时候,就和那秃头、书生那两个刺客有过一面之缘。当时新皇刚刚继位不久,朝纲不稳,朝堂上各势力勾心斗角,暗流涌动,高官受刺杀的现象屡有发生。
这一切的根源还得从太史令驳史一事说起。先皇在位时,于一次朝会上偶然问起太史令,历代明君治政究竟有何得失。
太史令知先皇必是有心效仿古代先贤,励精图治,乃一一列举自先秦到隋代的各盛世君主,其中包罗了中兴商祀的武丁,一统华夏的始皇帝,北击匈奴的汉武,再创仲汉的光武帝,依次而下,乃至于开皇之治。
列举完历代君王,太史令预备一一详细解说,乃请旨先皇,究竟从哪位先贤说起的好。
先皇眉头一皱,龙颜不悦,反质问太史令,“照你看来,我有吴一朝,难道竟没有一个明君,可以列入先贤吗?”
太史令一怔,回禀道:“陛下休怪,我有吴一朝,明君可能还是不少的。但,但……”
“但如何?”
“但是史书记载不明。”
“笑话,几千年前的秦皇汉武,史书都记得,怎么到了我朝,区区两百年往事史书反而记载不明了?必是你等太史令,出力不勤,磨工偷懒,致使治史昏聩,往事不明。朕要尔等何用?快快拖出斩了。”
太史令吓得伏地上不住磕头乞命,辩解道:“陛下,真不是臣等偷懒。而是近几百年来,史书确实十分怪异。臣等近日来反复研读了近五百年的史书,这才发现较千年前的毕竟相去太远。”
“哦,有这种事?你且说说,近五百年的史书究竟有何不同。”
太史令道:“陛下。首先千年前的古书,都是以文言文写的,而近五百年的,却是以白话文著作;细细研读时,不但用词粗糙,语句不顺,而且所记载的事情次序颠倒,难合情理,有时甚至前言不搭后语,令人费解。”
先皇若有所思,俄而问道:“朕幼年时也读过几年史书,怎么没发现近五百年的有什么不妥。”
朝堂上的众臣也应和皇上,质问太史令道:“你休想蒙骗过关,需知我们也是识字的,怎么不记得史书有什么纰漏?”
太史令委屈道:“皇上,诸位大臣,我先前也不曾记得史书竟写得如此糟粕,直到半年前再次翻读,一翻之下才发现惨不忍睹。下官可以为你们举证。”
这个受屈的太史令于是当堂指出了近五百年史书的荒谬之处,他洋洋洒洒,一连说了一个半时辰,竟把十余部史书评得一是处。其间列举纰漏、误何止千处,听得众人目瞪口呆,却言反驳。众臣仔细想来,事情确实如太史令所言,怎么先前读史时,竟没有一人发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