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骑马
工人每日卖力的工作,现在每日能出产9000快左右的肥皂,这都有赖小明子的负责监督和和珅合理的安排工序流程。
熟能生巧,每个工人只做一项工作,做的时间长了也能掌握一些技巧,制作的速度就更快了。
比如说配比纯碱和石灰的小太监,配比了上百次了,有时不用特别称量就能准确的配出正确的比例,而且配比的速度更快。
还有包装,成型,搅拌这几个不怎么讲究技术的工作更是如此,在工人们的协同工作下,产量少一天比一天高。
还有奖励机制在这群工人中同样套用。
比如光负责包装的工人就有10几个,就跟他们规定,10个负责包装的工人包装产量最多的前三名一个月多加三成,二成,一层不等的工钱。
而包装量低的后三名,则扣除三成,两成,一成不等的工钱。
也就是总体的工钱不变,只不过把后三名的工钱补贴给前三名,就这样一个小小的改动,就让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很多,有的甚至为了争夺前三名,大部分工人吃过晚饭主动加班干活。
现在无论哪个工序的工人,都主动要求加班,就是为了那个前三名的奖励。
弄的配比石灰的奴才们也得跟着加班,他们这些奴才又没有工钱也没有加班费,积极性就没有他们高。
为了完成王家10万块的订单,每天商场还是限量2000块,剩下的都备货给王家。
商场内肥皂的热度也在慢慢恢复正常,毕竟买过肥皂的人拿回去也得用上10天半个月的才会再次购买,现在一天2000块的销量虽然还满足不了需求,但是差额不会很大。
即使是放开量的供应,也就是这几天销量暴增,到时候还是会回到正常的销售水平。
所以眼光不能只盯着东京的市场,应该放眼全国,其他三京,还有杭州,泉州,天津这些地方都是有消费能力的大城市。
为了能增加知名度,给王家备货的这批肥皂种特意印上了广告商标。
也就是在模具里面刻上‘中华’二字,李雪曦决定以后就叫中华牌肥皂。
同时在商场供应的肥皂也贴上中华的商标,不仅是肥皂,也包括自己包装的酱油,醋,食用油这些常用商品。
这些工作都交给相应的奴才来负责,小明子负责制造肥皂。
和珅负责商场的账务,李大喜总揽全局和对外谈生意。
小凳子则具体负责商场的经营,包括售货,收银,仓库的这些奴才都归小凳子负责。
商场一进入正轨就没小鞍子什么事了,李雪曦让他回府伺候。
公主府,正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