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皇宫家宴
太康侯府门前张巨正在焦急地跳远着远处,忽然一阵马车行驶中发出的吱嘎声打破了空气中的宁静。随后在张巨的眼帘中由远至近地出现了一辆马车,在那辆马车之后还跟随着十几辆大小不等的马车。来人不是别人,正是张皇后的父亲,刚刚被加封为太康候的张国纪。马车刚刚在府门前停稳,张巨就跑了过去为张国纪掀起帘子,只见张巨一手掀起车帘,一边说道:“老爷您可算到了,从圣旨发出到现在已经三个多月过去了,您怎么现在才到呀!”
张国纪道;“只因咳疾发作没能及时成行。”说着又咳嗽了起来,张巨连忙用手去抚其背。张巨搀着张国纪登上台阶,张国纪抬起头注视着那块刚换的金漆牌匾上的四个大字‘太康侯府’,不由得感叹道:“以后我就要留居京城了,你若不忙时可以经常来坐坐。”
张巨忙道;“闲暇时我一定抽空过来和老爷您说话。”
说着张巨搀着张国纪进到府里,看着满院子忙碌的仆人,张国纪缓缓说道:“你们手脚都麻利些尽管安顿好,说不定一会皇后娘娘要诏老爷我进宫。”
张国纪的话音刚落就听身后有妙龄女声喊道:“传陛下口谕,太康候张国纪听旨。”
张国纪不敢怠慢立即返身跪倒伏拜于地道:“臣太康候张国纪恭领圣谕。”
来传旨的宫女道:“朕今晚于坤宁宫中设家宴,着太康候张国纪辰时入宫赴宴。”
张国纪听罢大声道;“臣太康候张国纪遵旨。”
这时已经先一步起身的张巨,连忙上前一步来扶颤颤巍巍起身的张国纪,晴儿也赶忙过来搀扶另外一侧。这时张国纪才看清来宣天启皇帝口谕的人是晴儿,众人急忙把张国纪搀扶进堂屋里,待张国纪坐定,晴儿连忙道:“晴儿给老爷请安了。”
张国纪连忙起身道;“可不敢,可不敢,晴儿你现在是宫里的人了,你怎么能给老夫我施礼呢?”
晴儿连忙道;“老爷这说的哪里话哩,晴儿从小入张府伺候小姐,后来小姐又带晴儿进了宫,在别人面前或许我跟以前是不一样了,但在老爷面前我还是原来的那个晴儿,这一礼老爷受得。”说完晴儿又重新施了一次礼。
一旁的张巨道;“这一礼老爷受得,这也是晴儿姑娘的一片心,是晴儿姑娘不忘本呀!就像我一样到何时也忘不了老爷您的活命大恩。”听了晴儿的话后,一旁的张巨感慨又感动的说道。
这时的张国纪也颇为动容道;“别光我一个人坐着呀!你们也快做、快坐,阿四快上茶。”
待二人落座后,张国纪问晴儿道;“老夫是刚刚进京,怎么陛下这么快就知道了,还派你来传口谕呢?”
晴儿忙起身道;“这个我也不清楚,陛下此刻正在坤宁里与皇后一同安排晚上家宴的事情,忽然一个小太监进来禀报称,您已经进城了,陛下要派人传谕邀您赴家宴,我就自告奋勇的来了。”
一旁的张巨道:“老爷您别忘记我们锦衣卫是干嘛的了,您进京这一路上都有锦衣卫保护,给你治病的大夫也是我们锦衣卫派驻河南的人,您的行踪陛下都知道,陛下特意关照我们锦衣卫一路上好好照顾您,这不我一大早就在府邸外恭候您,你到了陛下就立刻传旨意让您进宫赴宴。”
不一会阿四端着茶盘走了进来,他看到屋里的二人,原来的小晴儿现在成了皇后娘娘身边的红人,连老爷都对她十分客气。不过转念一想这也没什么,晴儿原本就是原来的大小姐现在的张皇后最贴身的丫头。可是想想原来和他一起看府邸的张巨却也飞黄腾达,成了锦衣卫的头头,成了天启皇帝身边的红人,这让他一脸艳羡。
而他说是这座府邸管家,其实说到底也不过是个下人。现在老爷从河南老家来到了京城,听说这次还要留京居住不走了,而且河南老家的那位老管家也跟来了。看来自己这个管家也当到头了。
正在阿四怀着心思给大家上茶的时候,晴儿连忙告辞道;“老爷的茶我已喝过了晴儿这就走了,我还要回宫复命呢!老爷保重身体。”
一旁的张巨看晴儿起身告辞,他也站起身来道;“老爷张巨我这也告辞了,出来久了我怕衙门里有公事,我回去看看。”
张国纪见二人同时告辞道:“如今你二人都不比从前了,好了老夫我也不留你们,走老夫送送你们。”不顾晴儿和张巨的反对,张国纪亲自把他们送到了府门外。
坤宁宫中这时人来人往,一派忙碌景象。
在坤宁宫正殿里天启皇帝和张皇后正在为晚上的家宴讨论着,张皇后反对天启皇帝让自己的父亲来宫里参加今晚的家宴。理由是两条,第一自己父亲的咳疾初愈不宜夜晚出门,第二自己父亲是外戚,而这次是皇家在宫里举行的私人宴会,只有皇帝的直系亲属可以参加。
天启皇帝不同意张皇后的意见也是两条,第一张国纪虽是外戚可他是皇后的父亲,与普通后妃的外戚自己要区别对待。第二天启皇帝是想借此机会明确皇后的地位,他心里是很宠爱和尊重这位皇后娘娘的,穿越来到这里怎么久了,他从来没有和原装天启皇帝的其他嫔妃接触过。最后还是天启皇帝一锤定音:“旨意已传过不可更改。”
张国纪早早便进了坤宁宫,但张皇后一直忙于安排家宴,还没有时间和自己的父亲坐下来说说话。
家宴的时间已经到了,可是天启皇帝还没到。这时张皇后良妃王氏,慧妃范氏后晋封皇贵妃,成妃李妃,容妃任氏后进皇贵妃,纯妃段氏,冯贵人,和胡贵人、信王朱由检、信王妃周氏、就历史上崇祯皇帝的周皇后,还有太康候张国纪都在等待着天启皇帝的驾临。
“陛下驾到。”随着玉儿的一声喊,天启皇帝进得殿来,众人一起施礼参加,天启皇帝连说:“免礼!免礼!今天是家宴没有君臣之理,大家随意即可。”虽然天启皇帝这么说,但是众人谁也不敢忘却君臣之理。
天启皇帝牵着张皇后的手来到张国纪的面前,张国纪立刻重新施礼:“臣太康候张国纪叩开陛下,吾皇”没等张国纪施完礼天启皇帝就亲自将他拉起道:“朕都说了今天没有君臣之理。”天启皇帝又询问了张国纪的咳疾情况,让张国纪感动不已。
随后天启皇帝又同张皇后来到了信王夫妇跟前,信王朱由校和周王妃又是连忙施礼,天启皇帝有点生气道:“这是怎么了?朕不是说了么今天没有君臣之礼,快起来,今天我不是什么皇帝只是你哥哥,你也不是什么信王只是朕的弟弟。”
宫女陆续把菜肴端了上来,天启皇帝让众人落座。看着这些菜信王朱由检和太康候张国纪道:“平日陛下难道就吃这些菜肴,长此下去龙体怎么受得了!”
天启皇帝道;“朕平时比这吃的还简单些,今天是家宴朕特地家了许多菜呢!你们有荤有素的挺好,来大家尝尝看。”
信王朱由检道;“皇兄要为大明善保龙体才是。”
天启皇帝拿起筷子吃了一口菜道:“现在国库空虚,能省一点就是一点,所谓开源节流,既然暂时没找到开源的办法那就只有节流了。”
众人见天启皇帝吃了起来也纷纷动筷,宴席间聊得话题也十分轻松,大家突然觉得天启皇帝变得和以前不同了,皇帝如此平易近人他们还真有点不习惯。
而天启皇帝的感觉是很温暖,他穿越之前是个孤儿,自小很少有这样多人陪他吃饭。听着他们说话,看着他们向自己敬酒,他忽然觉得穿越来这里也没有什么不好,在这里他是天启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同时他还拥有一个贤惠的妻子和一个大家庭。他要做的就是以后让这个大家庭多一些温暖。
在天启皇帝思绪万千的时候,信王朱由检站起身道;“皇兄魏弟再敬你一杯酒。”
天启皇帝道;“朕喝了你这杯酒,你可要送给朕一个呀!”
信王朱由检道:“不知皇兄说的是何人?”信王暗想我府里也没有什么漂亮的侍女呀!
天启皇帝道;“朕想要你身边的王承恩。”
信王朱由检道;“既然他得陛下看中,明日一早为弟就让他进宫来伺候皇兄。”。
天启皇帝平日里滴酒不沾,此时大家轮番敬酒,他很快就喝醉了。众人天启皇帝喝醉了,也只好草草散了宴席各自出宫去了。
天启皇帝在坤宁宫里喝醉了,那自然是要留在张皇后这里,张皇后命人小心翼翼地将天启皇帝送入自己的寝宫。这让一旁的良妃王氏,慧妃范氏后晋封皇贵妃,成妃李妃,容妃任氏后进皇贵妃,纯妃段氏,冯贵人和胡贵人,她们都嫉妒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