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端午佳节至风波至此平5
苏韬也是满脸兴奋之色。
宋熹心思急转,看着赵微身旁的宋洁,看着她似乎满是失望的表情,觉得全身的血液都涌上了脑袋一般,当即暴喝出声。
“好歹毒的心思!使用如此下作的手段,就是为了看我出丑吗?哈哈!一个寻常百姓,出于义愤,将盗匪击杀,情有可原,和江湖绿林侠士哪里有半分关系了!”
这时苏韬接话了:“我们原本探讨的就是侠以武犯禁一事,你自己不明前因后果,仅仅因为道听途说的中间某些片段,便恶意曲解我等的意思!我们三番五次要告诉你前因如何,是你自己不愿意听!早闻宋探花文章写起来花团锦簇,但是先前明显是在恶意揣测我等的用心,看来这圣贤文章,儒家经典,怕是读得还不够啊!”
宋熹闻言一怔,觉得这话格外耳熟,瞬间也就反应过来,他是在用自己说过的话挤对自己,怒气越发旺盛,整个人的眉毛似乎都要竖起来了一般。
余望与宋熹是同科,乃是状元。此时若是宋熹吃瘪,无论是对儒家还是对他的仕途,都有大损害,于是打算做一个和事佬,温言劝慰道。
“仅仅是有关学问的探讨而已,不必如此,元晦还是有些鲁莽了,质问别人时,总该要弄清楚具体的语境才是。”
说着话,余望转而将视线投向赵微:“当然了,先前咫尺对于人心从恶的那些揣测,也是武断了一些,虽然不可避免,但也是儒家一直在努力规避的。单纯用律法进行约束,实在难以起到教化之功。”
宋洁站在赵微的身后,看不见赵微此时面上的表情,见他不说话,以为他有心想让宋熹跌跟头,于是轻轻走进两步,小声道:“咫尺,他是我族叔……”
赵微回头看了宋洁一眼,点了点头。
这举动大大的刺激到了宋熹,扭头看向余望,接着扫视了全场。
“眼前此人道貌岸然至极,看似站在朝廷的角度考虑问题,可实际上呢!现在京城粮价高达四百文每斗,多少百姓天天稀粥吊命度日,朝廷开官仓赈济都于事无补!而这始作俑者,便是此人!如此多的百姓食不果腹,弄里坊间随意一处都能见到乞食之人!眼下京城如此局面,试问你这长安第一才子,怎么不站在朝廷的角度考虑问题了!”
这个时候的王莽终于没有再当一次宋熹的猪队友,附和道:“是极,且不论前面大家所探讨的问题究竟如何,单看京城粮价,便知此人为人了!京城陈家,一介商贾,尚知道富甲一方也当护一方百姓,今日这龙舟赛,也只是为了行善而挂出来的幌子!眼前此人,胸有锦绣,还不如一个商贾识大体!”
有关最近赵微在粮价一事上的负面评价,已经持续了相当久的时间了,赵微本人也从未出面澄清或者解释。
这时众人见赵微依然不做解释,顿时对这类传言又深信了几分。相互之间交头接耳,虽没敢像王莽和宋熹那般直接出言喝骂,但相互间说话的声音也都不小,句句都是指责。
也就在这时,有一个面容富态,衣着以及挂饰无比华贵之人,在几名随从的护送下,从楼上走了下来。脚步不徐不疾,但是那有节奏的声音依旧吸引了不少人的视线。
只见此人缓步走到场中后,面露微笑,不紧不慢的行了个团揖,开口道:“今日陈某人,要多谢诸位青年才俊赏光了。”
这时场中才有人惊呼问起:“莫非阁下是陈记粮铺的东家,陈大善人?”
陈平微微颔首,举止恭谦,再次一揖:“善人之名,愧不敢当。”
说着话,就有意无意的朝赵微身上瞟去。
刚才在楼上,和各粮商议事之时,就已经听见了楼下吵闹的动静,此时一应事务已经商议妥当,是该下来看看赵微此时的处境了。
看着赵微势单力孤的模样,陈平心中极为痛快,这尽会耍些小手段的书呆子,想在陈家的屁股后面喝口热汤?这热汤有这么好喝吗?
自己只是略施小计,罪魁祸首就变成你了。
此时无人信你,应当是难受的紧吧!
哈哈!
场中对陈平的恭维和追捧在持续,对赵微更多变成了眼神上的鄙夷,宋熹和王莽也痛快至极。
“诸位,且听陈某人一言。”
在陈平的隔空虚按之下,这二层的船舱很快就安静下来。
“陈某人得知,近日里来,京城中的粮价有些不太平,让长安的百姓,都受苦了,这是陈某人的不是。”
说着话,陈平标标准准的施了一揖,满脸的愧疚之色,一旁劝慰以及恭维的话也再次响了起来,大概都是“陈善人莫要妄自菲薄”一类的言语。
“陈家乃京城最大的粮商,却只能眼睁睁看着宵小之辈从中作梗,以至于粮食市场糜烂至此,粮价居高不下,百姓原本可以食用一年之粮,如今尚不够十日用度,陈某见此惨状,心中甚痛!”
陈平一边摇头晃脑的做唏嘘状,一边继续开口。
“然而家有祖训,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如今的陈家,是有能力为百姓做些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