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虚张声势的办法
体型巨大的湾鳄,刚出现在白龙面前的时候,姿态笨重,动作缓慢,丝毫看不出有一点攻击性。
但这一切都只是假象,一旦湾鳄靠近目标到足够近的距离,就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高速扑上来。
这是它们最常用的伎俩,小声接近目标,与环境融为一体,当距离已经近到目标可以发现后再发动奇袭。
白龙看到了湾鳄后,虽然内心里是稍微被这家伙庞大的体型吓到的,但是他没有持续陷入恐惧之中,很快便恢复了理智,并回忆起了,与大型猛兽野外遭遇的应对技巧。
目前白龙和湾鳄的距离还比较远,从湾鳄小心逼近这一点上来看,它已经盯上了白龙并把他视为目标。
只是刻在基因中的捕猎技巧,让湾鳄在远距离上并不会发动攻击,而是优先悄悄缩短距离。
这一招是湾鳄捕猎羚羊,水牛等动物比较有效的技巧,因为这类动物的视力不及人类,在远距离上很难发现目标。
羚羊,水牛之类的动物,在视力上相比于人类而言简直就是近视眼外加色盲,它们的眼睛并不能分辨五颜六色,所以当一个狮子躲在绿草中埋伏,人类是可以一眼就分清的,但是它们不能。
同样,满身深绿色的湾鳄趴在光线昏暗的森林中,这些动物也无法在远距离进行区分。
但是它们跑起来是很快,因此湾鳄会养成潜行一段距离后,到了足够近的距离发动攻击的习惯。
白龙非常清楚这一点,他也清楚虽然现在这头湾鳄还显得比较绅士,但只不过是为了贴近和自己的距离罢了,一旦距离足够近,湾鳄会显出它本来的面目。
湾鳄显然是使用了对付牲口惯用的招数,但是对于白龙来说幸运的是他是个人类,拥有远超一般动物的彩色视觉,能够轻易在比较远的距离上把湾鳄和环境区分看来,因此在人类面前,大型野兽保持克制的小心贴近的招数,实际上是在骗自己,只不过对于非人类的目标来说这一招是十分有用的。
湾鳄并不知道,白龙早已经发现了它,依旧缓慢贴近。
白龙侧身朝向湾鳄,轻轻转头,稍微眯起眼睛,眼神游离,尽量用余光观察湾鳄的行径,避免长期盯着湾鳄看,因为这样可能会招来提前的攻击。
如果白龙长期盯着湾鳄,就会让它知道,白龙已经发现了它,那么对于湾鳄而言就不必再伪装潜行,而会立刻改成高速奔向目标的策略。
也正是因此虽然提前看到了湾鳄,不过白龙没有撒腿就跑,因为这样也会导致湾鳄立刻以全速追击自己。
但是现在跑起来肯定跑不过湾鳄,因此白龙先是假装没有看到湾鳄,接着在湾鳄龟速贴近自己的过程中,再寻找对策。
突然白龙拿起一根比较长的树枝,然后用双手抱着,再缓缓站了起来,面向湾鳄。
接近3米长的树枝,和白龙的身体成90度角。
白龙做出这个动作后,湾鳄顿时停顿了下来,保持在原地一动不动。
动物尤其是冷血动物的大脑构造和人类有很大区别,其主要区别在于图形处理能力。
人脑有近百分之70的算力用于图形处理,这是其他生物难以匹敌的,这就导致了人看到的画面和动物有巨大区别。
不止是几乎唯有人类能感知到色彩丰富的世界,其他动物看到的画面不止是黑白,而且还很简陋。
此时在人眼看来,芝龙手里抱着长树枝,和他的身体是独立的。
但是对于湾鳄而言,却不是这样,湾鳄的眼中芝龙和长树枝是一体的,湾鳄的大脑是无法将他们区分开来的。
这就导致了此时此刻,湾鳄眼前的目标突然变成了一个宽度为3米的大家伙。
这在人的角度上来看无法理解,但这却是很多动物理解世界的方式。
白龙故意站起身,并且抱着树枝,在巨鳄的眼中,他的个头甚至可以顿时比狮子大一点。
并不是任何生物,都能看到人眼所感知的这个复杂丰富的世界。
不同的动物,看到的画面也是不同的,这样的差别不止是眼睛的差别,大脑思考的方式也会导致差异。
甚至有一些动物,压根就不需要能够看到画面,它们只是用眼睛捕捉部分信息后,剩下的全依靠脑补。
比如在青蛙面前放一张纸,纸上画着一根横着的黑线,青蛙也会把它当做目标捕食,并吐出舌头。
白龙此时此刻虚张声势的做法,是对付大型野兽的时候很有效的一招。
在非洲某地有一个族群被称之为马赛人,他们的日常工作就是依靠这种虚张声势的方式,从狮子嘴里抢食物。
当母狮子群捕捉到猎物后,一旦被马赛人发现了,他们便会三两成群,怀中抱着几米长的木杆,靠近狮群,其结果基本上是狮群被吓跑。
白龙及是一名有着丰富野外战斗和生存经验的士兵,又是一名科学家,对于动物的这些习性了如指掌。
并尝试使用能够吓退狮子的办法,企图震慑湾鳄,为自己争取时间。
湾鳄的脑海中突然出现了一个体宽三米的不明生物,顿时也傻了眼,不敢继续靠近,但是也不打算就这么善罢甘休,趴在原地一动不动,对白龙仔细观察起来。
湾鳄停止前进后,白龙并没有坐以待毙,他之后换成一只手握着长棍子,另一只手则开始检查身上的武器。
一把匕首,一大卷细绳子,还有几小卷绳子,匕首绑在其中一小卷绳子上。
除此之外,白龙的身边还布设有大量陷阱,正蓄势待发。
同时白龙慢慢移动,为自己寻找一个比较合适的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