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过大年
不知不觉中年关将至,庚二狗爷爷家开始贡老祖宗(家谱),占据了一面北墙的地方。红红绿绿的挂钱后面是泛黄的老祖宗。底下画着一些骑马坐轿的,最上面绘有一对男女,在中间的空白处就是大面积的小方格,里面是一个个的人名。所有故去的庚氏族人都会在上面有顺序的排列着,如果是非正常老死的人名就写在红纸条贴在空格里。在家谱前供奉着各种巧手制作的菜肴,有面粉制作的西瓜,有猪肚插大葱制作的大象,有限的食材却被婶子大娘发挥出了尽的想象力。对于庚二狗小小的脑袋来说,这些都是老祖宗,都是要敬重的人,所以摆设好了就要给老祖宗磕头的。而且是去爷爷家一次就要磕一次,跟谁去都要磕。恭敬而虔诚。
由于北方地大物博,粮食丰富。加之北方人性格豪爽淳朴,年前家家都要杀年猪,今天你家杀猪请客,明天我家杀猪请客,后天就轮到他家了。因为姥爷家和爷爷家就在一个村,亲叔伯加上亲舅舅就有十多家,加上其他亲戚更是数不胜数,每年的杀猪菜都能连续去吃一个月。过了腊月二十三的小年,就开始备年货了,日子富足的准备几口大缸,宰杀干净的鸡鸭鹅喷上水冻成一层冰壳子,整齐的码放在大缸里,舀几瓢不要钱的免费白雪压实再继续码放下一层。猪肉也是这样存放,还有鱼也是这样处理。大人们几家聚在一起,发面蒸粘豆包,蒸几大锅冻在缸里慢慢的吃。而这个时候对于庚二狗这帮四害小分队成员来说,最有吸引力的莫过于王秀家卖的鞭炮了,王秀家是庚二狗的邻居,开了一家食杂店,卖一些油盐酱醋针头线脑的杂货。对于四害小分队来说,啥也抵不上那些花花绿绿的小洋鞭,二踢脚,还有那粗壮的大神炮了(一种像铁锹把一样粗大的鞭炮),谁兜里要是揣着一挂小洋鞭那简直都要横过来走路了,要是能有俩大神炮,简直就是土财主了。小洋鞭是舍不得一挂一挂放的,都是拆散了单个的放。作为四害小分队的灵魂人物,庚二狗家的条件相对优越,还是独生子,所以是有零花钱的。而其他的四害小分队成员就不行了,家里兄弟都多,没办法每个都给零花钱。作为小大哥是要罩着兄弟们的,200响的小洋鞭到了手里就被迫不及待的拆分了,李小玉二十个,二生二十个,庚宝二十个,庚红二十个,李大辉二十个,剩下的就自己留着了。墙缝里,小铁盆下面,那都是爆炸现场。孩子们笑着闹着喊叫着,没有手机玩也没有什么玩具,但是却开心的像个傻瓜一样,天天疯跑小脚丫出汗把大头鞋里的毡袜都打湿了,每天睡觉之前都要把毡袜放在褥子下面,让大炕的温度把毡袜烘干。至于那迷人的酸臭味就都顾不上了,相对于生冻疮来说,这是可以忍的。
到了年三十晚上,四害小分队群情激动,穿着崭新的衣服掐着指头算着燃放鞭炮的时间。一旦听见有人家开始燃放,大家都纷纷抓起提前早已分配好的烟花爆竹冲向火堆,闪光雷,魔术弹,钻天猴,还有那点燃了会原地打转的小狗拉磨(一种会转的烟花),二踢脚,大地红,纷纷登场,尽情的展现它们的风姿,四害小分队放完一家的鞭炮要抓紧时间跑去下一家,大家都想尽可能多燃放点烟花爆竹,好像谁放的慢了就吃了很大的亏一样。年三十晚上大人要守夜,嗑着瓜子,喝着大罐头瓶子泡出来的茉莉花茶聊着天,而庚二狗这些四害小分队,纷纷提着灯笼在街上疯跑着。那个年代很少人买灯笼,而是用罐头瓶子里面塞一块萝卜土豆当底座,中间插上几毛钱一包的彩色小蜡烛(也叫磕头了,意思不禁烧,磕头功夫就燃完了)欢快的笑声嬉闹声响遍了小小的村落。
时间如同小河一样缓缓流逝,洋黄历(日历)牌记载着家长里短被一页一页地翻过,慢慢地新鲜事变成了平常事,平常事变成了小事,小事变成了故事。而时间也来到了这年的夏天,庚二狗也成长为七岁的四害小分队队长,过了这个忧虑的夏天即将踏入学堂,套上小夹板成为接受思想教育和学习文化知识的五讲四美三热爱新时代儿童。
今天下午2点多,昨晚倒在大缸里的几桶水也被晒得温热,庚二狗像往常一样穿着绿色的裤衩费力的爬上大缸,纵身一跃,落在了大缸里,享受着炎炎夏日中难得的怡人凉意。庚二狗舒服的长长呼出一口气,想着爸爸庚龙早上去奶站送奶之前的话“咱们家也买个电视吧,今天我把奶卖了就去镇上看看”李芝兴奋的说“听去过盛五的王小来子说电视里还有小人说话,还有人能动呢,真不知道用不用喂小人吃饭”庚龙笑了,自己的老婆小学念了三年,依然还是一年级,别人上课还能学个一二三四五,她没事坐在后排不声不响的卷旱烟卷回家孝敬她奶奶,所以知识和见识也可想而知了。“不用喂饭的,电视里的小人也是讯号投射显像管反应出来的,关了电就没有了”李芝从立柜里小心翼翼拿出一个手帕,里面是一沓整整齐齐的大白边(当时最大面额的钞票是十元的绰号大白边)庚龙小心翼翼揣进衣服口袋兴冲冲的就骑着自行车驮着两个牛奶桶走了。
爸爸也该回来了吧,这都快三点了。来回去镇上也就十来里路,虽然那时候都是土路,一下雨泥泞不堪,鞋子也会沾的黏黏糊糊,但是最近都是好天气,道路邦邦硬。就在庚二狗胡思乱想之际,家里的大黄狗像是发现了什么,尾巴摇的像螺旋桨一样“嗖”的一声从院子里狂奔而去,庚二狗抬头一看大街上爸爸已经小心翼翼又兴高采烈地推着自行车拐了进来。后车架子两边搭着奶桶,上面还有一个四四方方的大纸箱,纸箱上头还绑着一个奇奇怪怪的物件,一些小管子七长八短不规则排列着。“老儿子,电视买回来了,熊猫牌的,人家说是十七英寸的黑白电视机”,庚二狗连忙手忙脚乱的从水缸里爬了出来,跟着爸爸去推车。妈妈李芝也高兴的从屋里出来迎接,着急看看这个稀罕物件。
“这么大呢?花了多少钱呐?”李芝赶紧问道,“六百五十块钱”庚龙不经意的回答,这几年养奶牛他们家赚了一点钱,家里的存款已经达到了一万多,在那个年代“万元户”可是凤毛麟角的,十里八村未必会有一家。放在当代堪比百万富翁了。“这纸箱子多结实,还能装衣服”李芝想象着说。庚二狗闻着纸箱子的味道,还挺好闻的。
把电视包装箱抱进屋里,迫不及待的开箱。庚二狗人如其名,像个小狗一样闻着,东嗅嗅西嗅嗅。当银色的电视展现在大家眼前的时候,一家三口眼里都露出了莫名的神采和兴奋的光芒。庚龙对儿子说“去找一个最长的木杆子,把天线绑起来咱们看电视咯”,得到命令的二狗子兴冲冲跑到院子里去找最长最直的木杆子去了,庚龙就在屋里忙着拉电接插座。当二狗子气喘吁吁的拖着一根又长又直的木杆子到院子里时,庚龙也接完了插座从屋里出来,拿着那个像鱼刺一样的物件。“这是天线,能收几个台就看天线好不好了”说完了这话就拿着铁钳子和八号线把天线固定在了木干的头上,竖立起了天线杆固定好之后,把天线连接在电视机上,连接上电视机电源,庚二狗比激动的打开了电源开关,随着声音传来的是栩栩如生的画面,真的有人,真的会动。这可比收音机强多了,也比小人书强太多了。收音机里没有小人,小人书有人但是不会说话。诶呀妈呀,这玩意可太好了,还能看见还会说话。庚二狗有些激动地语伦次,手舞足蹈起来。
得知庚龙家买了电视机的人们纷纷涌了进来,过来看稀奇。姥姥姥爷、老姥爷和姥姥娘,八姥爷和八姥娘,二娘一家,大舅一家,里三层外三层的围得水泄不通,而庚二狗着急忙慌去通知他的小分队队员去了,这好事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大家都围来看,可不能亏待我的小伙伴。一边想着一边跑到张三舅爷家“二生二生,快去我家看电视”,拉着一头雾水的二生又去李小玉和庚宝他们去了。
七八个分队队员回来时候屋里已经挤满了人,炕上、地上、板凳上都是人,人们一边看电视一边聊天,眼神中满是羡慕。“这得好几百吧?”“电视里的人几点下班?”“要不要给里面的人喂饭呢?”人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花了六百五十块买的,电视里的人都是假的,都是讯号”,庚龙不厌其烦的解答着,一边招呼大家坐好。四害小分队一看确实没有板凳给他们坐了,干脆排成一排蹲在电视机前欣赏起来。当时正在上演【东游记】,讲得是猴子跟他师父还有两位师弟去取经的故事。原来妖怪是这样的呀,牙可真大,一口能把人都咬死吧?小伙伴们一边看得津津有味一边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瘦嘎嘎的李小玉一边看还一边模仿猴子手搭凉棚的动作抓耳挠腮,把大家逗得前仰后合地哈哈大笑。正在大家看得兴致勃勃的时候,一阵音乐声传来,屏幕上拉起了字幕,庚二狗急得把频道拧了一圈,咔咔咔十二个波段拧了一遍,也没找到猴子的表演,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瘪了下去。“等明天看看吧,明天还得有”,庚龙安慰着大家也安慰着自己的儿子,就像安慰地主家的傻小子一样。
小孩子的忧愁是短暂的,也是不走心的。鬼心眼贼多的李小玉出起了主意,对大家交头接耳的说“我看老杨家的西瓜长得可大了,他家地里搭了瓜窝棚在看着,咱们从老王家苞米地爬进去从边上摘俩大的”于是乎一帮四害小分队浩浩荡荡赶往他们的战场。
沉甸甸的秋天到了,天越来越高,空气越来越凉爽。庚二狗的学前生活也结束了,背着妈妈给做的花布小书包,脚踩着一双前后都翻起来一块类似于今天椰子一样的旅游鞋,暂新的一套褐色趟绒衣服精神抖擞,有些忐忑,有些期待,也有些恐惧跟二生李小玉庚宝迈进了村里学校的大门,学校坐落在村子的中间,占地能有一万个平方米,高高耸立的大门是用钢管焊接起来的,左右两边没有围墙,挖了两个大坑,里面种满了杨树权做屏障。操场都是土路面,但是村民们踏得很平整,校舍是三间红砖房,有一年级和二年级一共两个班,最东边的一间是老师的办公室。因为村子规模太小,三年级就要走五公里去前村的八井子小学读,要不是考虑到一二年纪的孩子太小体力跟不上,其实本来的规划是不在十八条鱼屯设立学校的,不得不说质朴的人们和教育局的领导还是很用心的。
由于一个年级只有一间教室,毫意外哥三个来到了最西边的一年级教室。老师比同学们来的都早,说起来老师不是别人,庚二狗很熟很熟,甚至跟自己的爹妈一样熟悉,是自己的亲二大爷庚武,一个很严厉很有原则的人。穿着一件在那个年代农村人很少能看见的笔挺西服,鞋子毫疑问还是自己老婆做的千层底布鞋(一种布鞋,先用浆糊把碎布放在柜子盖或者面板上粘起来,薄厚均匀地粘上七八层,晾干了邦邦硬,剪成鞋底的样子,再用白布包边,摞七八层用锥子锥一个洞再用大马针穿着麻绳纳出来的鞋底再加上鞋帮鞋面就是一双真真正正的纳底布鞋了,在八零年以前的农村家家都是以这样的鞋为主的,不会纳鞋底那是不合格的家庭主妇),话不多,眼睛中闪动着睿智的光芒。“现在人来齐了,开始点名,我念到名字的同学要起立,要回答---到”庚武严肃的说,“刘凡恩”这时候教室里一个留着小平头的男生哆哆嗦嗦站了起来,脸憋得通红,嘴唇蠕动了几下才发出了蚊蝇一样的小声“到”“坐下吧,下次回答老师的问题要声音洪亮”庚武说到,“刘德端”随着继续点名,老师念完之后教室里面鸦雀声,大家面面相觑,没听说过这个名字啊,东头西头也没听说过。“刘德端”老师继续念道,底下还是默默语,庚武露出了疑惑眼神,“是东头刘德瑞吗?刘老黑家的”庚二狗灵机一动的说了一句,想起来刘德瑞这个孩子,全村姓刘的也不超过五家,所以比较好记住。庚武拿着名单仔细看了一遍,确实是刘德端,写的清清楚楚,估计是家长去会计家签名的时候写了,那时候村里人十个有八个都是文盲,所以请人给孩子取名有的家长也写不明白。随着一个个名字念出来,学生们一点点放开了拘谨,怯生生回答“到”,一共22个孩子。由于长得最高大,做人也最仗义,庚二狗在李小玉二生庚宝的大力拥护下,成功问鼎班长宝座,开始了学习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