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骑马和打枪
当杨格手把手,以身作则向巴哲尔示范单兵基本战术时,古额里来了,同住草庐的几个斥候兄弟来了,延山也来了。
射击、投弹、刺杀三大基本战术,投弹暂时还用不着。杨格从枪械基本知识开始讲解,到三点一线的瞄准原理,再到风速、风向对远距离射击造成的影响,又到射击姿态、呼吸调节、击发时机把握、排枪射击纪律和基本口令......接下来,又是刺杀要领,火线前进的三种办法,散兵线战斗中的两人、三人、四人战斗配合等等......杨格恨不得把所有东西都塞给这些兄弟,一板一眼,毫不马虎,俱都切合当前的武器装备条件和士兵素质。
可惜时间过得飞快,只有一天时间的杨格法教给兄弟们更多的东西。在他看来,每一个士兵都应该能识字、看图、明军纪,能了解别的兵种基本知识,有诸兵种合同战术演练的经验,有战场救护技能和装备,有......
拿着洋枪的军队未必就是适应当前战争的军队!十一月九日清晨,七骑人马缓缓进入堡门的门洞,开出城堡,领头的还是佐领延山。
在别人看来,佐领大人亲自带斥候队,说明依克唐阿和寿山、永山诸位大人重视敌情侦察。而在杨格看来,延山也有延山的奈,虽说这位汉军旗人,四品顶戴的蓝翎侍卫颇为勇敢,但也不至于每次侦察都带队吧?原因他,八旗没落了,黑龙江练军镇边军中可用者寡,有点文化基础的官兵极少,那些老行伍军官们并不适应八旗、绿营练军化,对近代战争几了解,侦察这种事情压根儿就干不好!从镇边军退到赛马集一线后,几乎天天都有斥候队派出去,可除了延山带队的那次之外,每一批都有伤亡,昨天那队更是有去回!
出得堡门,延山转头看了看随行众人功字军防勇杨格、蒙古旗人巴哲尔、赫哲人古额里、汉军旗人德安、保昌,猎户营抽调的汉族猎户梁栓柱。他的目光停留在杨格脸上,杨格容色平静地看着东面的一道分水岭,微微点头。
昨夜,大受触动的延山把杨格拉到自己屋里抵足相谈,所谈之事也包括今日的侦察行动。延山清楚地记得杨格一席话:鬼子若急着打通凤凰城奉天通路,就势必会在进攻连山关的同时攻击赛马集,而要攻击赛马集,从凤凰城雪里站一线沿草河而上是人人都能想到的,是镇边军着力提防的。因此,日军一定会走叆河方向先拿下叆河边堡(音:爱哈别堡),切断镇边军和在宽甸堡的定边军联系,再围攻赛马集。故而,此次侦察重点不仅仅是雪里站一线敌军情况,还要注意叆河一路敌情并提醒定边军统领、东边兵备道张锡銮。
“走!去叆河边堡!哈!”延山打马先行,众人“哈!哈!”出声催促战马紧随而去。
杨格头上裹了一条谁也不愿意裹的麻色头巾,依然穿着那件日军黑色大衣,只是问巴哲尔要了一件旧马褂套在外面,22年式步枪斜背在肩,腰间的子弹盒里只剩125发子弹。与巴哲尔等人相比,他多了一个水壶和一个军毯打成的背包,还有出发前延山给他的一架单筒望远镜。望远镜就是身份的标志,表示在七个人当中,延山之下就是杨格,别人都得听令,也乐意听令。
山路难行,马背颠簸,渐渐地,杨格落后了。延山察觉,立即放缓了马速,又令古额里和猎户梁栓柱前出两百米。巴哲尔领悟到佐领用意,虽然大家都明知杨格两天之内成不了好骑手,担负教导之责的也算有亏职守。
“大腿绷紧!腰下沉,胸背放松,不要坐实马鞍!”
一路提点下,杨格的速度逐渐加快,人也渐渐轻松起来。
一连两个晴天,十一月初的降雪融化,原先皑皑的山岭变得斑驳起来,目力所至之处,较之一片雪白更难辨别情况。翻过分水岭行了十余里,前方传来一阵号角。
延山勒马抬手示意,巴哲尔取下腰间牛角号,深吸一口气“呜呜”吹响。不多时,相同调子的“呜呜”声回应。
“大人,是定边军!"
延山点点头,他也听出来。
杨格暗自松了一口气,这两天骑马时间颇多,颠簸的厉害,感觉身子都快散了架。两条大腿的内侧估计都磨破皮了,火辣辣的疼,加上胸膛的青紫和额角的伤口,可以说浑身上下一处不痛!他早巴不得休息一会儿了。
“下马!”延山下令,杨格急忙溜下战马,却不忘加上一句:“注意向南警戒!”
巴哲尔眼明手快,飞快地卸下自己的马鞍,搁在延山身后,又朝杨格看了一眼,杨格会意摆手。自己的身份毕竟还是个防勇,人家延山是正儿八经的佐领,在他手下众人目睹之下,该保留的体统还得保留。
来者是两骑人马,早早地翻身下马小跑上前,看到端坐在马鞍上的延山后,齐齐扎马打千问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