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章:铜陵之战(一)
.
前锋大战的胜利使得林一凡重新审视了铜陵县的局势和日军的实力,国军的围城计划也在林一凡和参谋总部,刘长风等人的军议中再一次改变,原本准备调来支援作战的九十三师还没出发,就收到了行动取消,继续驻守待命的军令。
安庆城到铜陵县的运输路线在铜陵这边上岸之后,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特别是那些舟船无法抵达,只能靠肩扛手提和驮马运输的山路,增加一个师的后勤补给,这背后需要消耗的资源将是巨大的,对于安庆等地的百姓而言,也是极大的负担。
而随着国军各部兵马按照原本计划在铜陵县城外安然扎下了两座大营,原本计划派往青阳县和池城两个方向的独立师,大别山纵队各一个旅的兵马,也在国军大军扎营的第三日出发,然后在两地的河谷中建立了营地和堡垒。
他们将会阻止这两个方向的日军援兵,彻底堵死铜陵县守军的生路。青阳县和池城两地往铜陵的道路比安庆往铜陵要险峻困难得多,日军想要增援,那无异于天方夜谭。
江口太郎在这段时间里,也重新开始派出哨兵侦察,他虽然也知道国军在这两个方向上的行动,但却根本无能为力。
城外还有足足两个师的国军,而且全都军容整齐,士气高涨,特别是“前锋大战惨败”刚刚过去不久,国军骁勇善战的形象此时依旧历历在目,城中各部日军无论是战斗力,还是士气,都远远还没恢复过来。
但双方在城外和周边山野中的前哨战,依旧是不可避免的,日军虽然暂时无法成建制地出城野战,可派出一些精锐士兵和国军对抗,阻止对方的挑衅,却依旧绰绰有余。
不过,江口太郎也保持了相当的克制,在他的命令下,城外三个堡寨里面的驻防日军都比原计划收敛了不少,虽然依旧会不时派出尖兵突袭,但行动十分小心,也毫无规律,国军根本防不胜防。
当然,这只是江口太郎接到了汇报。堡寨日军的突袭之所以毫无规律,防不胜防,主要还是因为江口太郎虽然已经极为谨慎了,但是他传达的骚扰命令还是没有得到三个堡寨驻防日军的完全贯彻,他们的突袭往往也因为兵力和频率都太少,收效甚微。
这自然也在国军参谋总部的合理推演之内,而在之后一个星期的时间里面,国军一面加固营盘,同时挖掘围城的工事,一面开始对铜陵县城西城门以西,城外以北的“九华山堡寨”展开了行动,特别是在山下缺乏树林植被阻拦的地方挖掘壕沟,设置陷阱,以隔绝山上日军。
在城南铜陵山,城东笔架山,城西九华山这三个山岭堡寨中,国军最终选择了地势起伏较小,山体独立,最容易拿下的一个,这既是因为攻坚战困难重重,林一凡担心伤亡过大,也是因为“九华山堡寨”靠近国军主力大营,兵马调动不容易被日军找到破绽。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铜陵山和笔架山的两处堡寨也有两个旅的国军牵制,而且因为距离不远,国军的两个营寨可以迅速对两地展开救援和攻击。
林一凡计划攻下日军的“九华山堡寨”之后,再拿下“铜陵山堡寨”,如此一来,铜陵县城西面,北面就将门户大开,在这两个方向的攻城行动也将几乎不会再受到日军部署在外围的堡寨掣肘。
而到那个时候,城东的“笔架山堡寨”,江口太郎恐怕也不会再守下去了,因为那将毫无意义,如此一来,就到了参谋总部计划中的战役第三阶段。
“青阳县方向鬼子派了一个大队的援军,不到两个小时就被独立师一零二旅击溃了。池城方向的鬼子援兵则是过来走了个过场,几百人马在周边溜达了一圈之后,就立马撤了回去,期间在河谷中放了一阵枪,还有一些手榴弹。”
国军大营的临时指挥部内,刘长风拿着北面最新传来的军报向林一凡汇报道。他们包围铜陵县已经快半个月了,合肥的日军终于开始了第一次救援,只是结果让林一凡有些失望,他并没能借此消灭日军更多有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