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长亭诀别
“正如他主动申请送徐庶上京一样,也是天意。若不是徐庶的母亲…”
说到这儿,司马徽突然拍案而起:“糟了,徐庶上当了!”
“什么?!”刘关张三人异口同声。
司马徽说:“你们有所不知。我认识他母亲,她是一位忠肝义胆、视死如归之人,绝不会将自己的儿子交给曹操。我敢断定那封信是假的。”
三人听后非常惊讶。刘备说:“这么说,军师岂不是枉送虎口了?”
“非常遗憾,是的。”司马徽叹气,“他们不应该去的,中了别人的圈套,只希望人没事才好。”
张飞咬牙切齿地说:“该死的曹操,我非生扒了他的皮不可!”
还是关羽冷静,说:“军师昨日方走,我愿骑赤兔马去把他追回来。”
刘备赞同:“对,这是个好主意!”
司马徽却摇头说:“徐庶急于见母亲,应该会倍日并行,就算你们的马再快,也未必追得上;且不确定其行进路线,难觅踪迹。世事难料,一切随缘吧!”
三人听了,嗟叹不已。刘备想起了伏龙,说:“军师临走前给了我伏龙的住址,就在襄阳城外二十里处的隆中,我们正准备去拜访他。前辈可知伏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其实老拙今天来此,就是怕他忘记告知此事。孔明和我一样,喜欢过无忧无虑的闲散生活,但有一点不同:我是隐士,只恋山水,不愿从政;他却经常结友外出,谈天论地,很有一番政治抱负。他有四位知心好友,都是博学多才之人,其中一位就是徐庶。此五人中,唯孔明之见识最广远,我认为其才智足可以一抵四。”
刘备听了,愈发佩服;关羽和张飞却不以为然,认为此人纯属瞎吹。
司马徽继续说:“孔明的个性有点自负,时常在众人面前自比管仲、乐毅;但依我看来,此二人尚不及他。”
关羽不满地说:“管仲、乐毅乃春秋战国时期的名人,皆有经天纬地之才,乐毅更曾指挥以燕国为首的五国联军连续攻下齐国七十余座城池。孔明自比他们,似乎有点大言不惭吧?”
司马徽说:“不。依我看来,管仲、乐毅皆不如他;真正能与之相媲者,乃西周的姜子牙与西汉的张良。”
张飞撇起胡子说:“说得那么厉害,充其量也不过是个村夫罢了。找一个村夫来当我军的军师,叫我等如何信服!”
刘备瞪了张飞一眼,说:“我二弟言语粗鲁,请前辈莫见怪。”
“没事,没事。”司马徽笑着从袖中取出一张纸条,交给刘备说,“皇叔若请不动孔明,就将此信交给他。请先别看里面的内容,待需要用时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