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 第183章 【二三四场】
判出的题目都是根据大越的法律条文出题,在题目中举出违法的现象,每道题干也就二到六个字,每道题都要求考生根据题干违法现状依据大越法律进行合理的判决,每题判语也就要求一百字左右。
祝翾对大越法律条文的了解还是很清晰的。
判语的结构也很简单,先要求考生根据字数精短的题目作论述,说清楚对于题干这种情况根据法律该怎么看,然后根据律法指出题干里的违法行为,最后还是根据法律给出有效意见。
只要法律功底过关,五道判写下来并不算难。
祝翾先把最简单的判写完了,然后把选做题里的文章给拟了。
诏诰表都是考察考生对古今历史的政见和撰写公文的功底,毕竟科举选拔的是国家未来的官,做官最常要写的就是各式公文了,题目都是以秦汉唐宋等朝代的真实事件为背景,要求考生撰写符合格式的文章。
祝翾选了一个诰题,题目就是“拟汉武帝罢田轮台诏”。
这个历史原诏写于汉武帝的征和四年,是汉武帝晚年的罪己诏,诏书中否定了当时继续主战的思路,认为国朝的行政中心在于“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表达了对自己以往穷兵黩武行为的追悔。
此
时的汉武帝已经经历了晚年那场动荡的巫蛊之祸,也因为李广利的投降而灰心丧气,这个时局下他必须得改变以往主战的国朝国策方向,而开始新一轮的休养生息。
祝翾回顾了题目中的历史事件与背后意图,写完了这道题。
最后她才开始写第二场考题中的重中之重——论。
论是第二场的文体之首,历史上最著名的论体自然是贾谊的那篇《过秦论》,一篇内容翔实的论写下来至少上千字左右。
它不仅考察考生是否具备基本的思辨能力,也考验考生是否拥有政治斗争的思想能力。
今朝对论题还是比较看重的,祝翾平常也喜欢自己拟写一些论体文检验思辨能力,所以这道题又是手到擒来。
第二场考完,他们这一巷又是她和薛静檀先交了卷,第二场也就写论最耗费心思,不像第一场七篇都要做到精细,所以大部分考生交卷速度都不慢,这一回侯门的也不止祝翾和薛静檀了,还有别的学子。
一行考生一边侯门一边谈论第二场的题目,祝翾这样的女子夹杂其中终究是异类,于是这些考生总是以目光频频打量她,祝翾面不改色地与零星同考的女学生一路。
没想到这回在门口她还遇到了谭锦年,谭锦年看见祝翾倒是亲切地招呼了她:“翾妹,你也做完了啊。”
“唔。”祝翾应了一声,和谭锦年一处的几个男人也看到了祝翾,就打趣谭锦年:“这不是你姨妹嘛,这一回你能不能考过她呢?”
谭锦年不知道怎么回,祝翾看了一眼和谭锦年说话的几个男人,也就是国子监修道堂、诚心堂水平的学生,于是她挺公正地替谭锦年说话了:“以前又不是我姐夫一个人考不过我,我记得你们几个好像也考不过我。”
那几个人受不了她的狂,就说:“你就说大话吧,录试考得简单,所以你占了便宜,乡试这种复杂的考试岂是你这种平日里不甚钻研科举的女子一下子能考好的?你有幸来这考试就不错了,还当是以前你考的那些小儿科,还能一下子拔得头筹吗?”
祝翾看着他们几个那副踌躇满志的模样,也没再说什么,和这群人说再多都不如最后把名次考高些用实力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