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哥电影

字:
关灯 护眼
八哥电影 > 六道善经 > 第二十七章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第二十七章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可能很多的人都会认为,孔子所说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就是说你既然你不是当官的,你就不要管当官的应该管事情了。你不是当官的,总是想当官人的事情,就属于瞎操心。

用现代人的思想,从字面上解说,也就是这么个意思。在其位,就是在一定的位置上,谋其政,那就是想着国家的大????????????事情,也是在想着自己应该管理国家政务上的事情。

其实,孔子也是这样想的,你不是一个国家的君王,总是想着国王的事情,你的目的是干什么?孔子认为这种越位想法,其目的就是想着犯上作乱,犯上作乱就是“非礼”,就应该受到严厉的惩罚。

为了不让人们胡思乱想,更不能让有非分之想的人犯上作乱,国家就制定出了许许多多的礼法,有了这些礼法,人类就不会有什么非分之想,就会安分守己。这样也就不能犯上作乱,就可以保持国家的安定,保持社会的稳定。

很多的人都认为,孔子所说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是在说越位、越权的事情,不应该属于什么大事情,在当今的社会越位、越权比比皆是,国家不是也好好的吗?。

孔子可不是这样认为的。孔子认为越位、越权就是越“礼”了。越“礼”就是“非礼”,“非礼”就是败坏人伦道德。“非礼”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违法乱纪,但是,现在的违法乱纪不一定是犯罪。孔子说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是在说“非礼”,“非礼”既是一种违法,更是一种严重的犯罪。

当今社会违法不一定是犯罪,但是,西周的“非礼”那一定是犯罪。西周对于违犯“礼”和现在的“违法犯罪”,处理的方式方法完全是不一样的。违反西周的礼法那是要割鼻子、割耳朵、挖眼睛的。

周朝的很多的礼法制度在执行起来都非常严格,也非常的残酷。但是,西周的礼法在制定上,都是很人性化的,也很理性化,都是很温和的。

比如说:“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这在西周是广泛应用的,也是公著与众的,而且大家都是十分明白的。

这里说的“刑不上大夫”,这是说对大夫以上的官员不适用刑法,对老百姓不适用于礼法。这种理解好像太笼统,也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也没有说出他真正的意思。

所谓的“刑不上大夫”,说的是大夫以上的官员都是知礼的,也是懂法的,如果他们犯了法,不是像我们现在所说的,知法犯法,罪加一等,周礼不是这样认为的。

在西周时期讲究的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也讲究的是罪刑相等的原则,犯什么法,就受什么刑。在量刑的时候,不考虑犯罪以外的事情。所以说,大夫以上的官员,在他们犯了“越礼”以后,不能因为他们知法犯法,就要加重处罚。知法犯法不能作为加重处罚的依据。

“刑不上大夫”还有一种意思,周王朝的礼法对大夫以上的官员,不施以酷刑。这是因为大夫以上的官员,一般指的都是贵族阶层,贵族阶层一般都是世袭的,贵族都是有尊严的。再就是能当上大夫以上的大官,都是有文化的人,就是“越礼”了,受刑罚也是有尊严的受刑。就是死,死的也应该有尊严。

西周时期的刑罚十分残酷,而且非常带有侮辱性,比如说割舌头、割鼻子、割耳朵、挖眼睛、砍手、宫刑这都是轻的,还有一种刮刑,那是非常残酷的,要刮三千六百刀。这不但残酷,还有极大的侮辱性,因此,大夫以上的官员获死罪,一般都是以自杀为主,或者是赐予药酒、赐白绫三尺,要求他们自裁。不会对他们施行酷刑。

我们学习过周朝历史的人,都会知道,周朝的时候,没有对那些重要人物施以酷刑的范例。但是大夫以上的官员违反礼法,同样还是要受到一定的惩罚,但是他们受罚都是比较体面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