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九章 治风
莫聪背诵的是宋玉《风赋》里的一段,几个文盲当然听不懂,莫聪只好又敷陈了一下大义:风生于地中,从青苹末梢飘起。进入山溪峡谷,在山洞之口怒吼。然后沿着山脚弯曲处迤逦而行,在松柏之下狂舞,继而成烈火之势,挟雷霆之声,回旋飙举,飞石拔木,扫荡林莽……
“赋“这种文体堆砌辞藻,一般人都觉得啰嗦,倒是李克用听出门道:”这个宋玉是什么人“
“汉朝的大才子。“
“了不得!都说文人无用,这宋玉还是很有见地的。”
“文人最擅长的就是‘见地‘。”莫聪嘿嘿一笑,便问李克用:“三哥怎么看出宋玉有见地”
“风生于地,我以前都没想到,听你今天这么一说,才算明白……”李克用练箭时,常感觉有一股气流从底下升起,特别是夏天更为明显,故有此说。
“宋玉也是沿袭前人,千年之前的庄周就说过‘大块噫气,其名为风’。”
“庄周咱先不说,我就用宋玉说的这个理儿教育一下萧老三”
“什么理儿”萧玄衣迷迷瞪瞪。
“高以下基,洪由纤起。川广自源,成人在始。”李克用也能拽两句。
“说人话。”
“哥在甘州吹一口气,到海心山变成了狂风。”
“你再吹一口气我看看。“
见两人抬杠,莫聪接过话来:“刚才三哥说‘川广自源’,我倒想起一个‘滥觞‘的词来。“
“啥意思“
“长江大河的发源处,水都不盛,刚能飘起酒杯。”
“这个道理我也懂,我就想知道,比如这黄河吧,怎么流着流着就变大了”
萧玄衣的抬杠是认真的,莫聪倒也不好打马虎眼:“我觉得吧,黄河流着流着自己变大,不太可能,应该是大禹王治成这样的。“
“大禹王怎么治的“
“这个……”莫聪想了一会儿:“‘水性就下‘知道吧,黄河的水往低处流,别的水也往地处流,大家的目标一致,就能走到一条道上,黄河渐渐就变大了。大禹王就是利用水的这个性质,因势利导……”
莫聪还没说完,萧玄衣突然插了一句:“水性就下,那风性是什么”
“风性……风性就空呗。”
“有没有说法”
“《风赋》里还有一句‘枳句来巢,空穴来风‘。意思就是:因为枳树弯曲,树枝上常招鸟儿筑巢;因为洞穴空空,才引来了风。”
萧玄衣打了个响指:“有道理!有道理!“
“你问风性干什么“
“大禹治水,我要治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