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哥电影

字:
关灯 护眼
八哥电影 > 大明与道 > 第260章第1纪年

第260章第1纪年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崇祯在崇祯十七年元月份,就确立了以尧舜为高最政府长官的体制,并推荐颜毅敏和伍鸿友出任任期为二年的,相当于临时性质的首任尧舜。

由于是初建,许多礼法原则都需要确定,崇祯十七年初的朝议也开得特别多,到三月份,才把最主要的内容定下来,尧舜体制才基本上明确。

三月二十日,尧舜正式上任。

尧舜在历史中是禅让制,对禅让制,天下有许多人都有所了解。禅让制是为了超越世袭制,因而禅让制必须选择比原先帝位家族后人更贤良的人主政。

禅让制也要经三山五岳推出贤能,再由老帝位者进行考察后确定人选。

三山五岳是当时的行政单位,不是后来的三座山,五座山,当时的三山五岳相当于现在的省份。因为大禹治水前是山岳文化,以山为划分单位,大禹治水之后,转为了江河文化,以湖州地域为单位。

三山五岳的推荐和老帝位者的考察带有较多的个人因素,人少,地域小还可行,象现在的中华同盟,拥有广大的地域,则难以实行,所以必须确立广泛的选举制,除第一届临时尧舜外,以后的尧舜都实行选举制度。

选举制在民间存在了许多年,议郎就由选举产生,也为天下大部分人所熟悉,近两年来,又进行了周公、召公的选举,周公、召公的选举,在朝庭维护下,也有条不紊的进行,现在要进行最高政府官职的选举了。

任何一种体制可以选择遗忘,也可选择扩大发展,选举制可以选择让其萎缩,也可让其继续发杨光大。

尊重民意,按民意办事是尧舜之道的一面。

确立了尧舜之道的体制,三月二十日,尧舜正式上任,也标志着明末时代的结束。

结束一个时代,也就开始了另一个时代,需要给新的时代以命名,崇祯主张重新命名新朝。崇祯为了体现天下万民的价值,想命名新朝为“民”,叫做“大民共和朝”。

朝议的结果,大部分人表示天下不可一日无君,民有否定君之势,不同意将“明”改为“民”,朝议的结果还是继续使用明朝的旗号,只不过大部分都承认,明朝也是新的明朝了。对于新明朝,许多人都建议改元,甚至礼部还起草了新纪元的年号。

对于纪年,后世有人建议中国应用孔子纪年取代耶稣纪年。崇祯认为,连贯历史的统一纪年比皇帝纪年好,皇帝纪年需有历史知识的人,才知是那朝那代,统一纪年,即使不懂历史的人,也可根据年代确定时间的先后,与现在的距离,适应更广。

统一纪年,崇祯也不会同意使用孔子纪年,崇祯正要恢复孔子的本来面目,还孔子以人的身份,现在用了孔子纪年,把孔子看成和耶稣之类的神,弄得孔子人不人,神不神的,更会造成天下观念的混乱。

明末时期,也不可能把耶稣纪年变为公元,耶稣纪年变为公元本来也没有什么不可,一个纪年,只要好用就行,问题是明末时,西欧还没有征服世界,中华同盟内对耶稣纪年知之极少,运用一个绝大多数人不了解的纪年,在当时是行不通的。后世是西欧已经在观念上征服了世界,苏联也用耶稣纪年,中国自然也就用了耶稣纪年。

既然孔子纪年不能用,耶稣纪年当时人又不太了解,皇帝纪年又不太好,那用什么纪年。

崇祯提出使用共和纪年。

共和纪年是西周晚期在国人暴动之后,周公和召公共和行政,暴动的次年,也就是公元前841年为共和元年。周召共和,开始用确切年代纪事,此习惯以后也一直都有继承,也就是以后记事的文书都有确切年代并相连续。

崇祯提议使用共和纪年,有三个原因。

共和纪年是中华本土事实上出现过的纪年,为中华的许多人所熟悉,只需搬用就行。

共和纪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确切纪年。第二,第三的纪年都可以遗弃,第一的纪年不应该遗弃。地球历史上第一的纪年与不断代的文化承传有什么作用,也许一时看不清,但只要保持住,忠究会起到特别作用的。如果没有人去保存和使用人类第一古老的纪年,那中华人的后裔,有责任保存人类第一个确切纪年在历史上的存在发展。

共和纪年有保存中华文化生活中的多人联合的一面,中华人不缺个人英雄,也不缺执行命令的人,就是缺乏二人以上的人人真正联合因素,团队精神达不到民族自身发展的要求。

朝议结果,通过了共和纪年。渡过完崇祯十七年,次年的正式纪年是共和2486年,也是西方基督世界的1645年,也有人会当成崇祯十八年。

崇祯原以为皇帝能分解为皇与帝,皇处名,帝处实,旧皇帝的体制和称号都自然结束,但实际发展的结果是皇帝体制还在,皇帝的名号也自然还在,崇祯的年号也没有废,只不过,下一年正式的年号是共和2486年。

崇祯很清楚,即使皇帝分解成功,在公开场合也不能合回到朱弘的身份,在穿越之初就明确,在明末要生存下去,必须只有一个身份,就是朱由检,而朱弘的感觉是,崇祯这个代号又比朱由检的名字顺心一点。

尧舜制的通过,当时有许多因素,以崇祯为代表的一股势力是想把中华及附近地区转入稳步发展的轨道,一些加盟国或地方诸侯则了解到尧舜体制下,自己及自己的代表也能进入中枢机构而表示拥护。

不管怎样,尧舜体制的形式已经通过,今后,尧舜体制的实质也必须具备。在崇祯眼里,重在发展和发展趋势,一个体制,再好也只是建立在明末的基础上,后面也定会更好,不过一个较好的体制,具有较好的发展势头。

崇祯暂时还有一定的权力,争取在二年后,正式的尧舜选举出来之前,自己能彻底的脱离中枢机构,进入自我修养的境界。

现在崇祯还有权关心尧舜体制的情况,自然是关心尧舜的实质问题,尧舜体制的实质还是社会力量的存在发展和演化。

社会力量分为基础力量和活跃力量,基础力量是社会中各阶层的力量,上层阶级或统治阶级,任何时期都会自然存在,需观注的是下层阶级和被统治者,其中又以普通国人的意志或最低自我保护的观念。活跃力量是一些社会团体和组织。

社会组织又分为长期组织,和一时的组织。长期组织如家庭、家族以及后来的一些慈善组织,其长期存在,有其存在的意义,也有其作用。一些一时组织,如东林党、复社、保皇党等。现在除了以前成立的党派外,还成立或公开了许多商会、手工业协会之类的组织。

尧舜体制的实质就是当时的各种组织都活跃起来,用法律保护各种组织,也限制各种组织,让各种组织维持在“斗而不破,和而不同”的局面。

要想维护“斗而不破,和而不同”的局面,就要尊重各种组织的利益,又要限制各种组织在礼法范围内。

对于军队体制,经济体制,礼法体制,教学体制等等,制定的基础的规则,选拔的政府官员能很好的运行下去,也能发现问题和纠正问题,以后也能很好的运行下去。对于一些高端人才,能不能出现,能出现多少程度的人才,有多少数量的人才,却没有把握。

家族的作用和危害,对各种组织的尊重与限制,军事,经济以及生活中,都存在许多需要“斗而不破,和而不同”的局面,需要人才去把握,这都需要有高端的有辩证思维的人才。

中庸之道本来需要通篇全面理解,可有人则把《中庸》简单理解为中等程度或中间水平,甚至理解为中线或折中。本来是辩证法的前身,可世人却逐词逐句的解读,断章取义的理解。

社会需要高端人才,需要辩证思维,现实能提供多少人才则难说,重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四书之一的《中庸》在历史上够重视了,可又有几人能解其意。

如果说东周的五百年出了老子和孔子等超级别的人物,也出了几百家个思想家,那么后世每五百年也应出现两个象老子孔子之类的人物,可秦始皇后无孔老。

颜渊并不单纯是记忆好,记忆别人的思想多,而且是思维好,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当时的其他学子对颜渊的理解,远没有孔子对颜渊的理解深,颜渊被孔子叫做哲人,知颜渊者,孔子也,知现代孔老的人,当代人也,当代有没有孔子和老子,当代人能有人理解当代的孔子老子吗?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