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刊登——口碑发酵
三天就见成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加入卖报大军。
现在的这个时代,娱乐项目其实相当匮乏,并且花费昂贵,一般家庭根本消费不起。
那么看书看报就成了娱乐主流,读报又是其中最经济实惠的一种,一份报纸几毫(毛)钱而已。
可以满足一家人的大部分需求,而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群体,信息流通最快,也最容易形成潮流。
一旦形成一股潮流后,口碑就开始疯狂蔓延,从高校到中校,好像不加入跟风队伍,就代表落伍没朋友了,这就促成了更多的学生跟风购买,形成一种时髦。
很多学生买回来剪下来,和前面发放的宣传册,黏在一起做成集册,和身边的同学、朋友炫耀。
而后期加入的学生,看到后肯定羡慕,心理就会有点不舒服。
自然想法设法的凑,找身边的朋友借,结果朋友也在收集啊,没办法了,去求家长到单位里收集。
这又间接的吸引力了很多家长的注意力。
读报是个好习惯,必须支持,可是自家的孩子什么时候有看报的习惯了?
这我可要好好研究研究,一研究,发现是因为上面连载的一本小说。
这我更要好好看看,别把自家孩子教坏了,所以又开始引发到家长这个群体。
很多家长刚开始看时,还觉得一般,就是故事剧情、背景、人物描述挺好看,但是对于新题材,还是感到有点不适用。
可是为了自己孩子的前途,还是沉下心来,耐着性子看,结果慢慢的就被书中的弘大世界,新颖故事所吸引,一发不可收拾。
到最后,很多家庭因为争抢一份报纸,引发家庭纠纷,最后不得不买两份,反正一份报也就八毛钱,又不贵,都能消费起。
家长们的加入之后,上班空闲时,免不了说上几句,导致又开始在各个行业蔓延。
其实也得意于香江这种特殊城市,因为狭小的地域,密集的人口和工业,能够确保一件新鲜事物,快速的引发连锁效应,造成全港家喻户晓。
明报销量也因此一涨再涨。
十三万售空,十五万售空,十八万……到今天,明报已经每天出版二十一万份,还是供不应求。
这下查伯和沈宝薪坐不住了,昨晚又聚在一起,围绕这份协议展开讨论。
虽然业绩销量,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疯狂增涨,但是沈宝薪却痛并快乐着。
毕竟有些一份‘对赌协议’在呢?多少销量代表着制度对方多少的费用,真的很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