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玄 机
“爹,你唱的一些土话,我没听懂,但是,听起来很好听,感觉乡土气息浓厚,味正!”
“这是咱老祖宗流传下来的民谣小调,你祖太爷那辈就传下来的,土掉渣了。”
“爹,我的名字,你是照啥起的呀?很土,又好像有啥讲究,有一首名叫‘莺梭’的古诗你读过吗?”
“啥梭?‘莺梭’?还油梭子?没读过。你叨咕叨咕啥内容,兴许你妈读过。你妈是纺织厂里的业余才女,业余诗人,在厂里万名女工赛诗大赛中拿过第一。”
“掷柳迁乔太有情,交交时作弄机声。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工夫织得成。”
“你叨咕的这些,我听起来,就是鸭子听雷。”
“儿子,你朗诵的这首诗,妈想起来了,妈可是读过。这首诗是描绘莺飞的姿态,柳莺飞翔,穿梭在绿柳乔木之间。飞下飞上,轻盈快捷。莺歌‘交交’鸣唱,就好像是我们纺织厂织布时飞动的机梭和声音。春色似锦绣,仿佛就是这飞动的机梭所织成的。我读这首诗的时候,还是很年轻的窈窕淑女呢,当时我就感觉,这首诗和俺们纺织厂织布很贴切,挺有意思的。”
“妈,你这样理解‘莺梭’,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经过考证啊,对这首诗有新的发现。在这首诗里呀,隐含更奥妙、更有深层次意境和玄机。我分析推测考证,这首诗的作者刘克庄肯定当过配电线路检修工,干过电工的活。或者说,我就是那个刘克庄托生穿越到了当代,来当配电工了。”
“哈哈哈,儿子啊,你说的这么玄乎,这样胡侃,我都感觉晕晕乎乎的了,也笑喷了。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时候的人,那时候哪有电力线路呀?你说的可太玄乎了!
“妈,您先别急,我说的可是真的。听我仔细说来,咱们要有理有据。您看呀,这首诗的作者刘克庄那可是太有电力工作和生活了!‘掷柳迁乔太有情,交交时作弄机声。’刘克庄是通过比喻的手法描绘真切的情景和劳动,攀上高柳般的电杆,登上乔木般挺拔高耸的铁塔。上上下下,越渡东西,翱翔南北,壮志凌云,放飞理想,对于春光的追求太有情了!登高凌空作业,壮如雄鹰展翅,美如喜鹊登梅。检修操作的声音仿佛就是轻音乐,莺歌燕舞,鸣奏‘交交’劳作的光明乐章。造就‘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工夫织得成。’内在的奥妙和玄机是春光明媚,春色美丽,人们衣着靓丽,树绿芳菲。播撒光明,五彩缤纷,繁花似锦,色彩斑斓,增添春色!‘莺梭’情系电力银线,付出辛勤劳动,织就万紫千红,创造世间美好,靓丽锦绣山河!”
啪,啪,啪,啪,啪,小平房里立刻响起了刘妈激动共鸣的掌声。
刘爹不懂诗,但是,感觉儿子说的玄玄乎乎的,说得挺好,说的挺有意思的。并且,听明白了几句儿子打的比方。
“嘿嘿嘿,好,好!儿子说得就是好。今天我看到儿子高空作业,那就是雄鹰展翅,那就是喜鹊登梅!”
“爹,你是按照啥,给我起的名字?”
“按啥?按家谱。你这辈,起名得用‘克’字。”
“那叫啥不好,为什么叫克桩?”
“我下井挖煤,‘掌子面’离不开木桩保护。有一天,煤矿冒顶塌方,有两人被捂里面了。我身边有木桩,我活下来了。所以,给你起名叫刘克桩。”
刘妈说:“刚才儿子朗诵的那首诗,作者就叫刘克庄。”
“是吗?你看看,我当时硬要起这个名就对了,你却说太土!那个刘克桩是作协的吧?叫这个名的,那都有才!”
“哈哈哈,你拉倒吧,别让儿子笑话你!那个刘克庄是宋朝时候的人,不是现在作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