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心魔的力量
“没关系,你既然认识我姑姑,那就都一样。”
“我去年和英国的学校进行交流,有幸到你姑姑的实验室进行了参观。她工作的实验室是私人实验室,是一个大公司投资的。在交流的过程中她和我提起了你,没有想到你竟选择了清大。我还以为你会去英国留学。”
“现在清大的学生流传着一等学生留学,二等学生考研,三等学生工作。我没有想到你会放弃这么好的机会。”
张喆吃惊地看着孟伟强,“学长,我是不会留学的,我觉得还是待在国内好。姑姑曾经和我说过这件事,被我给拒绝了。”
“你知道清华最后有多少学生都出去了吗,他们这里当做跳板,都去了国外的大学,然后留在了国外就不回来了。你要知道,以后你的很多国外对手都是自己人,可笑吧。”
“学长,那是他们的选择,我的父母都在国内,这里是我的根,我是不会去国外的。我姑姑其实是英国人,要算的话只能算半个国人吧。”
“张喆,我今天约你出来,主要是想让你接触一下实验室,咱们的条件不如英国,但是我相信这种差距会越来越小。”
“学长,我现在知识储备还太少,我想现在尽快结束学业,到时候我会考虑的。”
“一言为定,人有很多种选择,我相信你的这条路没有选。”
孟伟强在脑科学的研究领域算是小有名气,几篇公开的论文都被国外实验室进行过研究。不乏有的实验室给他递过来橄榄枝。包括姑姑在英国工作的实验室,其实借着交流的机会,他们给孟伟强开出了丰厚的条件,但是孟伟强拒绝了。
立场不同,张喆的姑姑是希望孟伟强留在英国,但是国内更需要他。短暂的交流其实是一次挖人大战,张喆的姑姑输给了孟伟强的情怀。
都说科学没有国界,现在的世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科学成为强国对弱国的制裁方式。
在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的驱动下,强国将科技实力作为一种手段,对弱国和敌对国家采取封锁。
国内很多清大和北大的学生都去了国外的公司,在高薪的诱惑下,直接间接地视自己国家为敌人。
在一些关键领域,国内科研领域多年的对手都是自己人,还是自己培养的人才,他们摇身一变,在科研领域代表着国外对自己人下手。
国人最恨数典忘祖,但是现在却公开地为自己培养敌人。这些出去的学生大多都不会选择回国,早就忘记了国家对他们的培养,甚至有的人抛弃了自己的父母。
这是国家教育的一种悲哀。
这些假洋鬼子摇身一变,变成了外国人,一个黄皮肤黑眼睛的外国人。张喆是不屑于和这些人为伍的。
吃完了饭,张喆就去了自习室,孟伟强回到了实验室。
张喆今天晚上一点才回到宿舍,几个舍友也是刚刚入睡。张喆洗漱完后,爬到了床上,躺了下来。
他拿出戒天尺,开始了自己每天的必修课。即使学习再忙,他也没有放松过。这也成为他快速入眠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