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解决方案
那时的你,还有底气如此牛气吗?”
王哲沉默不语,好像丁向南这些话还真让他有些触动。
见王哲默不作声,丁向南语气变得平缓下来:“我一个管后勤的土鳖,不懂技术,不懂管理,甚至后勤都干不好,尚在摸索阶段。
但我听一位管理学的高材生,说过他的老师讲的一句话:技术的终点未必是完美缺,那些特定限制条件下的完美,更加难能可贵。
比如‘斯科博纳’这个项目,如果你凭借比高超的技能,把加工先后顺序做出三种不同工艺,把工人们用专用工具的时间开。
第一波用时另外两波在干其他工序,第二波用时第一三波在干其他工序。
这样三套就能做出九套的效果。而公司最初预算的专用工具,也就十套而已。
你只出一个工艺图,不用花半分钱,就解决了公司买不到工具的最大的难题,难道这不是你技术高超的意义吗?
这种在三种甚至更多不同工艺下,把所有产品质量保证过关,那才是真正的技术考验。
当然,如果你觉得这个难度太大,我可以请示总经理,请他召开一个讨论会,大家集思广益帮你找找思路。”
丁向南为了说服他可谓是绞尽脑汁,不留痕迹又显而易见的威胁,见缝就插针的溜须拍马,最后管用不管用试试再说的激将法。
他觉得自己都快熬成诸葛亮了!
不知是丁向南的“浑”起了作用,还是听陈爽讲课学来的那些说辞,得到了他的认同,总之王哲现在已经彻底平静下来,说话的语气都不再那么生硬。
“你小子挺有一套,我决定像你说的,做出三种工艺。
你说的有些道理,三种不同工艺下保证质量才更加考验技术。
不过,不用开那个什么狗屁讨论会,那些酒囊饭袋能给我提什么新鲜思路?”
丁向南被允许坐下了,这可是少有的待遇。他坐在那里,一句话都不敢说,怕打断王哲的思路,这一等就是三个多小时。
下午三点半,花费了三个多小时的时间,王哲总算把另外两种工艺优化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