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人活着是否有意义
所以,从根本上讲,所有的生物都是在靠着汲取负熵来维持生存,而整个生物圈其实是一个负熵“传递”的过程。
薛定谔认为:生命这种从合适环境中汲取负熵的“天赋”,与其所具有的遗传物质有着密切的关系。
虽然遗传物质和宇宙中的其他物质一样,只是一团原子而已,但这团原子本身具有极低的熵,最终可以通过复杂的物理和化学过程,生产出蛋白质等物质。
这些物质构成了一个个细胞,并十分严格地控制着各项生命活动。
其实,生命的诞生或许也与熵有关,在机缘巧合之下,有一系列特殊的化学反应发生在了一个小的范围内,不断汲取环境中的负熵,并将产生的熵排放回环境当中。这就相当于在一个小的范围内创造了一个稳定的低熵系统,也就是生命的雏形。
这么看来,生命就像是一台纯粹的机器,遵循着宇宙运行的规律。
那再仔细想想生命到底是什么。
我们仔细看看地球上我们所谓的生命论其本质,都是由活细胞构成的,能说话的不能说话的,能走路的不能走路的,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水里游的,不都是这样吗。一个个活细胞组成一个个系统,从而形成了生命。我们的细胞时刻都在发生化学反应,新旧不断交替着,使我们走着,并且活下去,这和一本推理中提到的很应景。
忒修斯之船,一艘在海上航行了几百年的船,在航行期间被不间断地维修和替换部件,直到所有的功能部件都不再是最开始的那些有问题的部件了。可是,最终的这艘船是否还是原来的那艘特修斯之船,或者是一艘完全不同的船?假设不是原来的船,那么在什么时候它不再是原来的船了?哲学家霍布斯后来对此进来了延伸,如果用特修斯之船上取下来的老部件来重新建造一艘新的船,那么两艘船中哪艘才是真正的特修斯之船?这也是个很值得深思的问题,这就好比是一个人的躯体里面住进了另外一个人的灵魂,你说这个人还是原来的那个人吗?或者说他已经完全是一个全新的人了。
所以生命是什么?是物质,是化学反应,是DNA,还是信息?但生命与非生命从根本上不同的概念,是由于生命中含有一些非物理学的元素或它们有不同的运作原理证明是误的。在达尔文之前,人类将自己与其他物种间划清界线,可当我们接受我们就像其他物种一样是进化的产物,当我们愈发清楚计算机的功能与生命的原理,愈发接近于可创造一台生命机器时,我们对自身的看法就越发迷茫。
如果宇宙中的万物都是由同样的物质组成的,是否就意味着一切都是死的或者一切都是活的吗?这可以表示我们永远不会死亡吗?因为我们一开始就不曾活着?或许我们还没理解,其实生与死之间,死即是生还是生即是死?但毕竟,正是思考这类问题让我们感觉活着。
这样,我们就回到了最初的问题:生命是什么?
生命是一个美好的巧合。
是宇宙在奔向熵最大的死寂过程中,为自己创造的观众。
我以前认为,人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意义就是根本没有意义,一切的一切意义都只是人类给自己编制了一个形而上的理由而已,目的是为了感动自我建立希望,获得绝对的精神体验,以至于让自己自认为生命还是那么有趣的,而不至于绝望的自杀。人活着的真实情况只是为了满足自身的各种欲望,可这些欲望满足了会感觉聊,不满足会感到痛苦,人活着就是在痛苦与聊中徘徊,然后靠着自己编织的所谓意义奔向死亡,消失,实现绝对的毫意义,甚至于在自己建立的范围里死去时还感到满足,其实这种情况下的人类,早在出生时就已经决定好了。
可直到如今,我的心里仍然有两种不一样的答案,就是这对里面的两种答案,一种是人生是有意义的,一种是短暂的人生的究极意义就如同虚幻的电视剧一样,于“大”来说毫意义,而它的存在只是为了满足人类所自己建立的不存在于天地间的系统而已。我不做肯定叙述,是人取是理,彼是人便取彼是理。
首先我会叙述的就是:人生的意义毫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