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另谋他途(3)
张海潮管理上很有一套,他决定充分发挥副职的主观能动性,但凡副职提出来的问题他全部支持,不要过程,只要结果。他不给副职分工,要求他们补位,不能累的累死,闲的闲死。副职们得到鞭策,只管干活,他每天只管闲转,厨房、楼道、院子、生产区、值班室、现场,所事事地闲转,漫目的地闲聊,平静的表情下嵌着明察秋毫的眼睛,和煦的笑容后躲着高速运转的大脑。他每天观察着,副站长出现场的时候哪些工人能踊跃跟随,那很可能是干活干练不喜欢拖拉之人,哪些工人总是托拉后腿能躲就躲,这种人将来一般都会遭别人乱咬,成为队伍内部矛盾的导h索。工人,虽然百人百口,百人百心,可他们能有什么坏心思呢,不患寡而患不均。几天下来,张海潮摸透了工人情况,便要偶尔出现场,并且他从来都是最后出,没有计划地出,为的是搜遍宿舍,找出那些长期躲活拖后之人,他将带这些人出去干最脏最累最难缠的活儿。他对他们说:“不是我非要带你们,而是别人都已经出去,目前只剩你们几个。”不过,说起具体业务,确实没有什么能够难得住他,他必将亲自上手,带着这些工人油子熬、托、混,yi把手都已上手,其他人自然不好意思退到后面。时间一长,所有人都知道,躲在宿舍不出现场者,往往会在最后被站长抓了壮丁,绝对不会有好果子吃。渐渐地,都明白了早早跟上出,干完得清闲的道理,工人队伍变得积极,生产困难得以解决,工作变得顺风顺水。
张海潮将管理理顺,自己变成一个闲人。他钻到厨房帮那农村雇来的婆娘炒菜,那婆娘吓得要死,说站长忙的很,不敢耽误站长时间。可张海潮早都听书记说这婆娘做饭时间一长,做啥都是一个味儿,惹得工人们怨声载道。想要辞掉换一个,碍于合适的厨子太难找,所以一直将就。张海潮说他是个闲人,闲得没事儿就爱研究菜,他一边帮厨子做菜,一边做方向引导,慢慢地,豆瓣酱的味道变少了,蔬菜本身的口味透了出来,工人们也都爱表现,开始纷纷往厨房钻,七嘴八舌出主意,菜品翻新,花样繁多起来。
张海潮闲的时候爱到生产区转悠,一转悠就引起了值班女同志们的警觉,生怕哪里做的不好,便在他转的时候跑来问,他随口道:“都很好都很好,你快去忙你的,我是个闲人,随便瞎转,有事儿我叫你。”转着转着,他发现,明明两个人在岗的值班室常常变成一个人,一问就是回了宿舍,理由都很简单,不是上厕所就是去倒水。张海潮找副站长们了解情况才知道,时间长了这些人业务就熟练了,熟练有熟练的好处也有熟练的坏处,熟练就导致精神麻木大而化之,一个人在岗另一个人悄悄回宿舍休息、看电视、打电话、聊视频时常有之。以前领导们也确实研究过办法解决这一问题,还在值班室内装了摄像头,专门监控这些值班人员的一举一动。可时间长了,网络问题、设备问题、一系列问题,各种原因导致监控设备成了摆设不了了之。张海潮当即把自己宿舍的饮水机挪到了值班室,这是他的私有财产。想让女人们麻木的神经兴奋起来得敲打,他把有值班责任的同志加干部们全都组织起来,拉到设备跟前,一个设备一个设备地跟众人讲这个设备上出过什么事故,有没有死过人,要大家自己思考出了事故该怎么办,事情闹大了该怎么保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女人们站到设备跟前就仿佛这台设备出过事故、死过人,一个个吓得要死,自然值班和巡检的时候多留一个心眼。
一段时间里,他发现阀组间背后、大罐背后、配电室背后经常出现三三两两的小桶子,随手收起来,第二天还会出现。终于有一天,他发现负责生产区维护的工人们坐在这些罐背后的小桶子上扯闲篇、听、刷手机,被发现以后虽然都非常不好意思地快速散去,但随后就会有那么一两个人因为心虚故意找上门来,给干部提出一些刁钻的问题,他们在分散张海潮的注意力。张海潮找来一些老实的工人一询问:“你们为什么总爱在罐背后待着?找间房子像模像样聊不好么?”职工回答说:“以前我们忙完的时候在值班室和值班员待一起,有问题也方便沟通,可领导见不得我们闲下,一闲下来不是让收拾这儿的卫生,就是让修那儿的设备,领导心屈,没办法就只能软对抗。”张海潮了然,说:“维护,本身就是看不见的活儿,打扫卫生的时候没人看得见,修理设备的时候也没人看得见,反之,卫生不维护就会脏,设备不维护就会坏,放心吧,该忙忙,忙完该休息休息,光明正大地休息。”众人得令。可想来想去,维护班的人守到值班室也有不妥,既影响值班员专心致志盯数据,还给人家干净的环境搞得一团糟。他又打电话给维护班的师傅,片刻不等地把值班室旁边一间空房收拾出来,简单粉刷,抬进两张床,挂起一台电视机,又找到综合服务队要来两套旧沙发,建了一间休息室,让工人光明正大地休息。从此,工人休息不用躲,要找人也有地方找了。
张海潮是个闲人,用他自己的话说,闲人就得干点闲事儿。刚上任的时候,他就发现宿舍区的玻璃门里放了一堆形形色色沾满污渍的扳手、锯弓、榔头、撬杠,当时他以为是新旧班子交替人心惶惶没人顾及,可时间长了才发现不是那么回事儿。随便拉住打扫卫生的老同志一问,原来是没有库房。他问:“这么大的站,怎么会没有库房?原来的库房呢?”这才得知原来的库房在生产区扩建的时候拆掉了。没有了库房,工人们图方便,每次干完活儿就把工具带回了宿舍,都堆放到一进门厅的玻璃门后面。经过与领导一番电话沟通,再造一间库房下来要三四万,要经过申请,还得到厂里层层审批,即使批也是三五个月以后的事情,眼看深秋,今年下来已经绝可能。张海潮搞起生产来变得没有以前想得多,一听说一间库房下来都要三四万,当即惊叫:“怎么可能?贪污也不带这么贪的吧?给我五千,我立马造一间出来。”他当然不知道,这里面除了硬硬的材料费,还有人工费、挂靠费、合同文本费,结算的时候还得有管理费和增值税。三五千就能解决的问题非要推三阻四向上申请,他感到领导不支持他的工作,他很生气。可领导越不支持他越要干好,越要干出样子来,越要干完让别人惊讶,让别人话可说。他叫来苏玉财,就是那个一直记着恩情把张海潮当贵人的外雇工苏玉财。他问苏玉财手下这些外雇工哪些有砌墙的手艺,他要盖房。果然,二十几个外雇工里真就有三个会做泥瓦活,当即叫来,估算了红砖、水泥、沙子的用量,吩咐一声,他们开上各自家里的农用三轮车筹备起来。当然,材料采取前期赊账的方式,真金白银以后再做打算。众人说干就干,三个瓦工,三个小工,苏玉财监工,苏玉财很是负责,仅用三天就造起了一间工具房,钢管焊起的骨架,门框是角铁的,门是钢板的,全都用站上原有的材料,生产单位当然不缺这些东西。借来焊机,老工人里就有以前转岗过来的管工和焊工,焊这些简单的东西如探囊取物。除此之外,他再没惊动任何人。等到他一声令下将所有工具物料归聚到库房的时候,还有很多人不知道站上什么时间造起了一座库房,因此甚是惊讶,都第一时间跑过去看。算下来,骨架货架是同时焊起来焊到一起的,四周起砖墙,地下砖铺地,头顶彩钢封顶,才实实在在用了三千块。张海潮很自豪,感觉给自己恶狠狠地争了一口气。当然,一边造库房的时候他一边在一旁给工人们灌输思想,只为说明领导们不作为,大家得挺直腰杆自力更生。
生产区转悠了一段时间以后张海潮就把自己宽松的管理理念彻底贯彻了下去。他明确地告诉副站长们解决问题是他们的任务,创造条件、争取支持是他的任务,他玩起了大撒把。副站长们得了权,干活儿没了阻碍,都想第一时间解决手头的事情,都不想拖拉,因此问题很少能够上交给张海潮。对于工人们也是一样,只要提出来的问题,张海潮全给政策支持,需要什么给什么,工人们因为在站长面前有表现机会而变得踊跃,因此问题往往也是很快就能解决掉。张海潮的管理就是这样,全民管理、全民皆兵的局面很快形成。众人也遇到过解决不了的问题,但很少,张海潮因为视野开阔、思维敏捷,都能一一破解,工人们也都开始佩服这个当过办公室主任的大学生站长,都说看来站长不是个花架子,是实实在在地有两下子。张海潮收服了众人,自己则当起了太上皇,他愈发自信、愈发清闲了。
仅仅一个月,张海潮将所有工作理顺。作为一个管理者,他听过却从来没心去看的一本书叫《有效管理者。他认为自己就是一名有效管理者,特别是到基层以后,他的能力得到了充分发挥,不管是生产问题、技术问题、人的问题,所有问题他都能够从容处理,正所谓龙归深海虎入山林,他感觉他正是找到了用武之地,不由得洋洋得意。一个月后,正是深秋,风高云淡,草木皆黄,川里,农机轰鸣,丰收正忙。张海潮站到半山,再次触景生情,充满成就感的自豪之情忽涌心头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