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不好欺负
有人讳莫如深,有人恃强凌弱,可问题在张海潮手上,总要解决。他把问题重新捋了一遍,这才更加清晰地意识到应该将焦点盯到问题产生的原因上,如此才能想到解决的办法。他思考着自己班上这几个小时罐里的东西除了输出去的,另外缺的又去了哪里,在他的注视下东西是怎么缺的。仔细盘算之后,张海潮认为,最大的一种可能,也是最好解释的一种可能,就是前一个班给他们这个班交到手上的时候库里就没有那么多东西,当时可能就有一个大缺口。
他拿起电话,打给了与自己交接班的女孩,她也才参加工作,和张海潮一样也处于又傻又二的状态,找她最容易问清楚。电话接通,没等对方吱声,他直接就问:“昨天降库没有?……早晨7点提交报表的时候库存尺寸有没有量?……”
如人所料,前一天同样降了库,他突然想起来要查前一天有没有降库完全可以看报表,没必要打电话问小姑娘这个当事人。翻出电脑上的报表,的确显示前一天库存减少。于是,他顺理成章地怀疑起了这个报表上库存数据的真实性。必须要想办法核对,张海潮随后追问:“早上量尺寸的时候你有没有做记录?你的数据写在了哪?”现场有记录当然应该会记到本子上。
终于问清楚,技术员陪小姑娘上班时嫌姑娘业务不够熟练,笨手笨脚,浪费时间,便主动担当,切换了流程,量了尺寸,录了报表。只不过在量尺寸的时候,他满手脏乎乎,是小姑娘用纸笔在一旁做的记录。
“你记录的本子呢?”张海潮心里一下变得明亮,急切地问道。
万般逼迫之下,姑娘只得重新穿起工作服,睡眼惺忪地到值班室,从一沓凌乱的资料里找出了写有她笔迹的半张纸片递给了张海潮,然后是极不情愿地碎碎念。
张海潮接过那页纸,将上面的数字与早晨交接班时电脑报表里的数据做了对比,发现其中端倪。又将这组真实数据填入交接班时的报表,一个-27的红色数字赫然在目。张海潮了然,他折好纸片,如宝贝一般装进胸前的兜里,扣紧了扣子,只等应对接下来的情况。
他再次接通站长电话,此时的心情既有愤慨又有得意还有一丝给站长打电话的恐惧,对于愤慨和得意,他极力地控制,对于恐惧,他只能靠一遍一遍地完善腹稿去应对:“站长,昨天那个班就已经亏了27方。上个班最后的数据是技术员填的,但他填的是假的。我刚算了一下,早晨……”
“知道了。”站长又挂掉了电话,并且仍然毫指示。张海潮看了看手中的电话,本来还想得意地等着看看站长再怎样骂他,或是看看他会不会表达愧疚,此时却得意全失转而升起了迷茫。
时间接近上午十一点半,正是午饭时间,同班搭档老大姐老师傅姗姗来迟,她踢踏着小皮鞋很是悠闲地走进值班室,不像是来上班,倒像是来临时替班,对张海潮道:“小张,大姐先看着,吃饭去吧。”
“师傅我查清了……就是不知道报表怎么填。”
“把我们班上的产进填够,上个班差多少还让它差多少就行了,留给他们班,让他们自己去处理。”师傅看得透彻,说得轻松,处理得更高明,直接和上个班打了一个太极将难题抛了回去。
逆境成才,但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这个机会和能力,张海潮赶去餐厅吃饭的途中蹦蹦跳跳,为自己能查清原因并化险为夷而暗自欣喜。可他高兴过早,事情还远未结束。
凌晨一点多,同样是张海潮这个班,与张海潮搭档的老大姐老师傅不出意外地找个理由开了小差,只留张海潮一个人在岗位上坚守。张海潮很是敬业,目光在四个电脑的监控上来回切换。正当他浏览视频监控时,却突然发现有两个人穿过大门进入了院子,大摇大摆踉踉跄跄地奔值班室而来。
张海潮赶忙迎出去查看,却见是技术员,还有一个陪同的工人。技术员走路不稳,明显是酒醉状态。张海潮将自己让到值班室门外一侧,等他们进入。技术员却面情高冷,招呼都没打便直接大步进了值班室,拉过转椅一屁股重重地坐在了资料电脑前,旁若人地翻看起电脑上的报表。张海潮不知发生什么事情,只得一旁候命,却从陪同的工人脸上看到了空气在渐渐凝固。
时间过了好长,技术员才突然打破僵局问张海潮道:“你最近业务学得怎么样?”
“还行。”此时的张海潮已经在长时间的小心等待中被粘痰糊住了嗓子。
“说一下外输压力是多少?”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