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论古论今定社稷 圣上娘娘游周至
车驾中武娘娘说:“整天混吃混喝,我感觉自己好像胖了一圈。”皇上笑说:“没有吧,不过女人胖点好看。”
两人说了一会闲话,皇上问道:“梓潼,平民百姓对我们真的有那么重要么?”
武娘娘想了想道:“的确是这样,做官之人只看到高官厚禄,因为这对他们有诱惑。经商之人,看到的都是利,虽然这两种人支撑着整个社会,但是毕竟他们都是在为自己的利益努力,人只有一心,怎么可能两用。只有那些平民百姓爱这个国家就像父母疼爱子女一样,真心实意,因为他们没有依靠,国家富强了,他们才能过上好日子。”
皇上闻说点头,叹气说道:“昔日先皇在日,曾总结前朝灭亡的原因,说百姓不堪赋税,朝廷只能想着法子征赋税,于是出现了朝廷和平民互相斗心思,先皇说这才是前朝灭亡的原因。”
武娘娘点头道:“《三纲五常有言:‘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君不君,臣不臣,自然不能长久。昔日齐桓公喜欢紫色服饰,全国百姓争相效仿,所以紫色布料涨了好几倍。齐桓公对此非常忧虑,问管仲,怎么样才能制止这种情况。管仲说,主公乃一国之主,言行必然对百姓有所影响,主公如果想要改变这种情况,就说非常讨厌紫色服饰的气味。齐桓公点头,当日有一上大夫穿着紫服,齐桓公看到,就对身边的臣子道,寡人讨厌这种紫色。于是当天国都没有人穿紫色,三天后全国没有人穿紫衣。”
皇上点头喜说道:“梓潼,看来你是我朝的鸿运之人,老天爷赐给朕的。”
武娘娘道:“没有皇上你说的那么好,只不过是臣妾善于总结前人的经验,和分析当下的形势。也是一步步的谨慎前行,昔日秦能统一六国,就是因为一点点努力,经过好几代人的努力,才有后来的统一。”
皇上道:“秦朝虽然统一,到了二世就亡。前朝也是如此啊。”
武娘娘说:“正因为前车之鉴,我们才要时时的自思,这个国家就像一个大船,我们就是掌舵人,国君的言行举止都对千千万万的百姓有着直接的影响。秦和前朝对百姓的征服都是武力,从不关心民众的生活,表面上虽然风平浪静,暗地里却是波涛汹涌。翻船就是朝夕之间的事情。”
皇上点头道:“梓潼你说的很有道理,如今我们怎么做才避免这样的事呢?”
武娘娘说:“我们要做实际的行动,对百姓千万句许诺,不如做一件实实在在的实事。老是注重形式主义,虚浮不正之风就会渐增。”
武娘娘取过竹篮一个杏儿,放在手心,原来那颗杏儿腐烂了小指尖那么一小块,武娘娘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掐掉,对皇上说:“就像这个杏儿一样,这些微不足道的地方,如果不及时处理,终将会慢慢的蔓延开来。”
车驾赶得急,虽然四匹骏马拉着,但是还是陷入一个坑坑洼洼的地方。皇上从车驾探出头问道:“怎么不走了?”
御马官跪身禀道:“皇上、娘娘恕罪,出现一点小故障,一会儿就好。”
御马官请众官帮忙推车,皇上跳下车看到。忙制止说道:“这样的小事,你们靠后,我和娘娘就行。”
于是从车驾接武娘娘下来说:“梓潼,刚才你说的注重实际行动,今天我们就做个表率,把车驾赶上去让他们看看。你赶马,我给咱来推。”
武娘娘拿着马鞭,看着皇上道:“陛下,这不是我们擅长的。”皇上双手用力扳动车轮说:“没问题的。”
武娘娘只好在前赶车,皇上使上吃奶的劲,车还是没上去。官员在后看着,有的官员小声说:“我看皇上和皇后娘娘赶不动,还是我们去帮忙吧。”
礼部官员道:“大人,给你说过几遍了,要看清形势,这个时候上去皇上和娘娘多没面子啊。三思!”
皇上和娘娘折腾半天也没效果,武娘娘道:“算了,不行叫他们来帮忙算了。”皇上说:“这怎么行,待我想个办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