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业大吉
刘妈妈留了姬鱼的联系方式,说孩子要是有什么事再去叨扰她。出了门,刘镇长一家要送姬鱼回霞山村,姬鱼婉言拒绝,说那条路是泥巴路,小轿车没法走。
这话别人没当回事,刘镇长记在了心里。多少年来,一直有人反映霞山村的贫穷情况,山果和粮食卖不出去,农民贫穷落后,只能去外头打工。镇上早就想修路,就是资金问题一直难以到位。他一定再想办法,早一天争取到资金,改善霞山村的路况问题。
“你是我们一家的救命恩人,若是有什么事,我能帮的一定帮到底。”刘镇长很实在,这话发自肺腑。
姬鱼也不客气,笑笑,“还真有事,我有个弟弟,到了上学的年纪,刚刚从外地过来,还在找学校。”选择学校是个大事,不是什么学校想进就能进的。观霞镇最好的小学是镇中心小学,一般人没有关系根本进不去。
刘妈妈是学校老师,对孩子问题当然清楚得很,拍拍胸脯,“你放心,这事包在我家老刘身上,保准你弟弟跟我家拂晓上一个学校。”
又再次互相道了谢,这才分别。姬鱼没走出几步远,身后过来一辆车,是小李。
“我们领导说,路上可能有坏人挟私报复,你这么回去不安全,让我送送你。”
领导的觉悟就是不一样,有前途。姬鱼道谢,转身上车。小李摸摸后脑勺,一脸阳光灿烂。
回到家,姬鱼将户口本给毛毛看,说新身份已经办好,上学问题也解决了。
姚姥姥和姚姥爷很高兴,见毛毛拿着户口本发呆,问:“你干嘛呢?”
毛毛指着户口本,结结巴巴道:“姬…姬毛毛?”
姚姥爷颤抖着肩膀出去做饭,姚姥姥笑得一脸开心,摸摸他的小脑袋瓜,“姬毛毛,和你很配。挺好,挺好。”
杂事告一段落,姬鱼着手准备农家乐开业的事。装修弄好了,是姬鱼喜欢的风格。竹子围成篱笆,石子铺成小路,树墩子小桌,配上玉米皮编织的坐垫。大气,古朴,简单又自然。往院中一坐,听泉赏山,远离尘嚣,自在又放松。
上次小李送她回来,见到宅子连连夸赞好山好景好地方。前面是饭庄,后面是农家住宿。陶渊明式的生活,是很多城里人可望不可求的。等有时间,他一定多来住几天。
四月十八,良辰吉日,姬鱼的“世外桃源”农家乐开张了。村民们没有想到,在这偏僻角落无人问津的农家乐,竟然宾客爆满,座无虚席。不但包间和卡座满满的,甚至连院子里的小桌都坐满了人。
霞山村已经几十年没这么热闹了。其实不光村民没料到,就连姬鱼自己也没有想到。刘镇长一家子都到场,送来两个大花篮和两千块礼金。礼金是刘拂晓的妈妈徐珍单独塞给姬鱼的,姬鱼怎么也不收。徐珍的心意姬鱼明白,是感恩她救助自己唯一的女儿刘拂晓,后来又用符咒治好了刘拂晓不说话的病,可是这钱她不能收。徐珍见推搡不过,只能将礼金收了起来,握着姬鱼的手,又是一番推心置腹的感谢。
徐珍还带了邻居张云心和她的女儿张清,当时两个孩子一起丢的,又是一起找回来的。张云心头一次见姬鱼,感激之情难以言表,拿出来的红包也被姬鱼塞了回去。
因为是周末,派出所放假,小李和同事们也一起赶了过来。原本干警们只当小李说姬鱼的农家乐多么多么好是吹牛皮,直到身临其境,这才发现小李说的还不够好。农家乐山好水好环境好,简直是现实版的“桃花源记”。往院子里一坐,吹着小风品着小酒,那感觉简直太美了。酒是姚姥姥亲手制作的桂花酒,纯桂花加粮食酿造,在外头钱再多也买不到。小李和同事们兴奋不已,一个个掏出手机转发朋友圈,分享自己的位置和感受,简直不要太给力。
没过多久,远处又来好几辆车,几位记者扛着摄像机一下车就狂奔现场,跟打仗似的。后面接着又来一辆中巴,十几位家长带着自己的孩子下了车。姬鱼了然,这是差点死在水蛭妖手里的孩子们,只是这记者是谁找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