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家、借据
再说,李家虽然在乡间条件还算可以,有三十亩田,但跟镇里比,别人未必看得上。
沈氏却一把拉住阿李,“小姑子别急啊,事还没说完呢,我就等着说完好回娘家去。”
沈氏补充道:“再说,昨天家里已经把做社糕的东西准备好了,今天上锅蒸就行了,娘自己去杀鸡也很快的。”
阿李不情愿,“娘年纪大了,还是我去帮忙吧。”
她不善言辞,让她去找杨家还行,找方家是万万不想去的。
阿李站起来就想走,沈氏在背后却突然冷声:“你这个做姑姑的是不是一点忙都不想帮?”
“别忘了,当初余桑生病,我李家可是给你拿了十贯钱回去治病,这么会儿就忘了,果然是泼出去的水,一点儿都不记娘家!”
阿李脸色难看,被沈氏这么一说,简直后悔今天回来,她解释说:“我哪有不想帮忙?只是那两个不一定遇得上,杨家的我还能去说说,那方家是地主,我家是佃户,他家那三娘子眼都是往天上看的,我哪说得上话?”
“就怕我去说了,反而帮倒忙!”
要是是大嫂求她,她舍了脸也要去方家问问,这个二嫂平时最是偷懒耍滑,又爱背地里说闲话,还特别嫌贫爱富,很看不起余桑她爹,她才不想为她的事去方家求人呢。
虽说她作为姑姑的该去问问,但李二丫跟她娘一样眼高手低,那大通镇里条件好的人家,哪看得上她?
条件差的,她这个二嫂和侄女也看不上。
“哼!”沈氏冷哼一声。
阿李站也不是,坐也不是,她道:“那十贯钱,当初说好了,是借的,会还的。”
常氏看不下去了,“什么借的还的?余桑病了,做舅舅舅娘外翁外婆的,出点钱帮忙怎么了?”
常氏朝沈氏说:“那十贯钱是你的吗?那是爹娘的!外翁外婆给外孙女治病,那也是应该的!”
沈氏坐不住了,站起来就叉腰喷道:“那怎么不是我的了?当初说好把这十贯钱拿去给英才读书,就因为余桑,我儿子还没读上书!”
“英才他打小就聪明,要是去读书,读个几年肯定就能考上秀才,将来说不定还能中举人进士,到时候光耀门楣,李家也能搬到镇里去,李家的人出门哪个能不尊敬?连同二丫也能找个条件更好的人家。”
“哪让我现在还求她去跟方家杨家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