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13
不过陆舒阳也没有太把祝学文放在心上。
归根结底,祝学文敢这么明目张胆,原因还在祝奶奶和祝立诚那里。祝立诚总觉得自己长年在外,得靠弟弟孝顺妈妈,因此对祝学文多加退让。而祝奶奶想念在外的大儿子,也就对经常能见到的小儿子多了几分宽容。周丽英尽管是嫂嫂,可祝奶奶还在,并不方便越俎代庖、管教小叔子,何况她的性格没那么强硬。
还是等祝立诚回来再说吧。算算日子,祝立诚也该做完任务,回来过年了。
陆舒阳算得不错,腊月二十八那天,祝立诚到了家。他这一回来,家里的喜气更上一层。祝奶奶不必说,周丽英也满脸笑容。
作为祝学文的亲兄弟,祝立诚和祝学文长相有几分相似。但祝立诚在部队里风吹日晒,人就要显得精神许多。
他看着陆舒阳,明明女儿离家才一年多,却已经褪去眉眼间的稚嫩和娇气。祝立诚的表情格外严肃,又带点说不上来的、糅合着担忧与骄傲的复杂:“佩芸。”
话落,祝立诚又觉得太过生硬,改口道:“囡囡。”跟周丽英、祝奶奶不同,祝立诚平时很少称呼女儿为“囡囡”。
他一年到头,在部队里的时间远多于在家,跟祝佩芸的相处也很少。周丽英怕祝佩芸心里难受,经常会告诉祝佩芸,爸爸是保家卫国的“大英雄”,这才叫祝佩芸对成为父亲一样的人充满了向往。
祝立诚想到陆舒阳报的大学,犹豫再三,问道:“囡囡,大学那事儿,你真的想好了?真要去?”
“嗯。”陆舒阳抬起眼睛,直视祝立诚,神色认真:“放心吧。”
“不怕吃苦?”
“不怕。”
“不后悔?”
“不后悔。”
“……”
祝立诚沉默许久,抬起手。陆舒阳克制住本能,没有躲开,任由这位父亲的手掌轻轻拍在女儿的肩膀上。祝立诚叹了口气,却又露出笑容:
“我们家的囡囡啊,看来要当个顶天立地的军人了。”
还有什么好问的呢?那是女儿自己的人生。她并非别无选择,而是在那么多选择中,她义无反顾地挑中了这一条——就像当初她选择响应号召,决意下乡当知青一样。
“爸爸的意思是,已经把我当成大人来看了?”陆舒阳问。
祝立诚听出陆舒阳的言外之意:“怎么了,佩芸想跟爸爸说什么?”
陆舒阳就简单把祝学文上门那天发生的事说了一遍,当然,略过了自己的那句话:“……他可能以为我手里当时在收拾的刀是在威胁他,所以就走了。”
祝立诚越听,眉头皱得越紧。他对祝学文算尽心尽力了,祝学文是个不上进的,到现在都没什么正经工作,几年前老婆就受不了他,跑了,只留下一个儿子。他能活到现在,全仰仗祝立诚和祝奶奶不可能眼睁睁看着他饿死。可是,祝学文就这么找祝奶奶要钱是怎么回事?而且,对佩芸也没个长辈模样。
“所以我在想,我们不在家的时候,妈妈和奶奶要怎么办?”陆舒阳说。
祝立诚为自己让母亲和妻子在家里反而还受委屈而羞愧:“佩芸你说得对。这事我来处理。我去跟你奶奶还有你妈妈说说。晚点我再找个时间去跟他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