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十年前,方老太爷致仕还乡,膝下独子本已考中了进士,算是后继有人,但天命难测,方大爷连选官都没等到,当年就病逝在了京中。文官家没有现成的富贵等着,方老太爷再是一部尚书,子孙接续不上去,一断层,就大不如前了。
徐望月久已对这门亲事不满,但先前没有别的头绪,这婚约自幼定起,京中无人不知,便也只好委委屈屈地拖延了下来,眼看着婚期将近,方家那边都来了人知会商议过,她的嫁妆也备好了,黯淡低落的前程里,却忽然出现了一道闪闪的金光。
方家那长孙听说喜好玩乐,不成器得很,直到去年才只将将考中个秀才,她嫁过去,出门交际,人家再客气也只好称呼她一声“秀才娘子”,跟隆昌侯府世子夫人怎么比?!
徐望月毫不犹豫,干脆利落地就背弃了她看不上眼的旧婚约,徐大老爷和徐大太太得知后,对此深表赞同。
现在这桩美事里唯一不谐的就是她需要解决一下她的旧婚约。
直接退婚最简单,但方家那边洞房都布置好了,婚期就在五月里,这时候退寻什么理由都无法解释,重病?除非她能一直病下去,否则这头退了,不上两个月跟隆昌侯府定了新婚约,方家除非一家白痴,才不知道里面有什么鬼。
人家但凡有一分气性,闹上门来,徐望月的美梦就得破灭——她能够到的最优选择是隆昌侯世子,隆昌侯世子的最优选择可不是她,世子爷可匹配的贵女多了,她出不起一点差错。
不能退,就只能想法糊弄解决。
徐大老爷夫妇殚精竭虑,最终想出了这么一个李代桃僵的主意。
长女有好前程不能赔到败落的方家去,底下的妹妹们还有好几个嘛,随便挑一个就是了,徐莹月以其适合的排序与年龄及怂弱的性情光荣中选。
徐大太太为此长舒了一口气,把庶女叫过去,八百年罕见地和颜悦色,将这事通知了她。
徐莹月呆滞过后,低下头来,默默无语。是一贯的怯懦少言。
徐大太太也不需要她说什么,乖乖听话老实代嫁就成了,哪有她表达意见的余地。
所以现在还用“代嫁”这个词,是因为——
“二姐姐,你往后可怎么办哪,”跟徐莹月关系不错的徐家三姑娘怀月抹着眼泪来给她通风报信,“我听姨娘说了,老爷根本没派人去江北,方家不知道换人的事,你就这么过去,方家要是不肯认,你——你的日子可怎么过啊,呜呜。”
这事说起来荒唐无比,然而确凿是徐大老爷的手笔,他自有他的算计:提前派人去告诉方家,万一方家不同意呢?文人都好讲究个无聊的风骨,如果方家就是要等徐望月病愈,那岂不是白白生事。
不如闷不吭声先把人弄过去,京城江北远隔千里,只要姑娘进了方家的门,就是方家的人了,退回来也是已经坏了清白,方家坏了徐家女儿的清白,还好意思闹?方家那哥儿可是要走科举的,这一闹,也是断他自己的前程。
这其中的逻辑很不严密,甚是愚蠢,但徐大老爷要不是这个脑回路,他也不能在老太爷去后,短短七八年就把家业败成如今这个样。总而言之,他就是要这么干了,并且觉得很有道理。
至于会把女儿坑到多惨,那不在他的考虑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