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师
沈逸终于能上学了。
独属于深秋的泠冽寒风吹在脸上,坐在牛车上的二房一家却浑然不觉似的,扬起的嘴角从出门到现在就没有放下过。
牛车没有篷子,只是一块四四方方的木板,为了防止东西掉下车,四周围了一圈矮矮的短木。
沈逸身着一件崭新的墨蓝色冬衣,被二房夫妇拥在牛车中心,同一堆礼物坐在一处。
牛车在土路上行驶了约两刻钟,就到清溪村了。
一到村口,就听见一道清脆如铃的声音,“二哥二嫂,你们来了!”
一个身着蓝粉衫挽着妇女发髻的年轻女子迎了上来,身后跟着一个同样年轻的男子。
那是沈逸的小姑和秦姑爷。
姜氏把事先准备好的谢礼从牛车上拿下来递给小姑。
小姑眉开眼笑地接过,热情地邀请二房一家在家里吃顿饭。
二房都是吃了早饭才出门,便婉拒了小姑的邀请,只在小姑家歇了歇脚,稍作整顿,就由秦姑爷带路前去秦先生家里。
秦先生是秦家族学的夫子,年少时家境贫困,受秦家宗族关照,才得以进学。然而江南科举竞争激烈,秦先生考起秀才之后,连续再考多年,皆未中举,便歇了继续科考的心思,回乡接过族学夫子之位,专心讲学,传道授业解惑。
沈逸并不能直接进入秦家族学课堂,他们得先去拜访老师秦先生,行过拜师礼才算真正的学生。
走了片刻,一行人就听到了前方传来的朗朗读书声。
转过路口,印入眼帘的是一棵高大的柿子树,树上挂着许多红色挂霜的柿子。柿子树下是一间被四方土墙围在院子里的宽敞房子,青瓦白墙,十分美观。
这里便是秦家族学,读书声就是从这儿传出来的。
秦姑爷带着他们进了隔壁的院子,才进门,就看到院里有个头裹布巾的中年妇人正在晾衣服。
还未等秦姑爷开口,妇人见便先行问道:“侄儿,这就是你岳家来求学的孩子吗?”
秦姑爷点头,拉着沈逸的手介绍道:“是的,姑姑,这就是小侄沈逸,旁边这二位是我二哥二嫂。”
那妇人听了,热情地将人引到正厅,端起白瓷茶壶给他们每人倒了一碗茶水,才道,“秦先生还未下学呢,他是个极守规矩的,不放学不回家来,请你们在这稍坐。”
妇人尽完礼数,就退回院子里继续晾衣服,由秦姑爷继续坐在正厅陪着二房一家。
沈逸安静的端坐在木椅上,妇人出去后,他才放松下来悄悄打量四周,屋子里有很多书架卷轴,一眼就能看出是个读书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