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哥电影

字:
关灯 护眼
八哥电影 > 穿到古代的我靠科举种田发家了 > 沈均落榜

沈均落榜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宁水镇是临祁县的行政中心,无论规模还是繁华程度,都远超芙蓉镇,但距离小河村比较远,有三十多里的路程。

今天是童生试的放榜日,沈老大本打算提前租牛车去宁水镇帮沈大郎看榜,但沈万屈说自己在宁水镇有认识的人,可以帮忙把上榜名单抄一份托人送过来,便没有去。

沈家其他人心里也都记挂着这件事。

虽说各房之间有嫌隙,但在古代封建大家庭里,不能轻易分家。

孝道大于天,父母在就分家会遭人闲话不说,一旦被扣上不孝的大帽子,在十里八村内都难以立足,更别说想科考。

在盛朝人普遍的观念里:对生养自己的父母尚且不孝顺,这个人的人品又能好到哪里呢?没有人愿意与他共事相处。

再则按照盛朝的税收政策,分家出去,除了本家,其他分出去的人要多交一份户税,一年两百文,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这是因为生产力低下,盛朝统治阶层为了更好的集中资源和生产工具从事生产,增强农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产量,便颁布了这条不鼓励分家的税收政策。

不分家,那一个大家庭往往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虽说二房三房对大房有所不满,但没人希望沈大郎落榜。

沈大郎如果能够考上秀才,虽说可能让大房的气焰更加嚣张,但免税这项政策的益处却是能实实在在落到二房三房头上。

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沈家其他人虽然没有听说过这句名言,但践行起来也绝不含糊。

沈万屈手里拿着一份抄榜走进沈家院子,众人立马抬头望向他。

沈万屈摇摇头。

失望的情绪瞬时漫上了沈家每一个人的眼底。小余氏不可置信地尖声道,“是不是搞错了,我家大郎这么聪明,榜单上怎么可能没有他的名字!”

沈老爷子还算理智,接过抄榜,仔细翻看,没有孙子的名字,脸上不可避免的带了几分失望。

沈大郎承受不住这压抑的氛围,径直穿过正厅,回到房间,把门重重甩关上。

王氏心情有些复杂,既希望能免掉赋税,又不想小余氏太过得意,现下大郎落榜,不由得起了别的心思,“爹,娘,这已经是大郎第二次落榜了,我们也不是什么地主老爷家,经不住这么耗银子。”

沈老爷子沉默,连一向心疼大孙子的沈老太也不说话。

“大郎还小,这么多读书人,有几个是两次就考中的?”小余氏连忙站出来为儿子说话。

“难不成让他还想考到四五十岁?”王氏呛声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