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班考试
姜氏松了口气,“终于结束了。”
“只怕才刚刚开始。”沈老二低声道,“今年虽说是个丰收年,但秋苗涨了一成,恐怕要有许多人家交不齐。”
往年收税的官差都是九月下旬就开始来催收赋税,那时候刚收完粮食,农户们都是先紧着交税,再根据税后剩余的粮食,盘算家中可以卖多少粮食。
今年官差来得晚,一部分人家按惯例留了税粮和自家吃的存粮,剩余的粮食都卖作银钱,或还债,或购置冬天的物资。
突然涨税,村里周转不过来的人家很多。
沈家也趁着米市行情好时,先卖了一部分粮食,好在家里还算充裕,多征收的秋苗也能拿出银钱来抵。
但在收秋苗这些时日,富裕人家也有自己的烦恼。
天色渐晚,沈家人吃过晚饭,聚在火塘边烤火,就着今天收秋苗和人头税的事闲聊。
一阵敲门声响起,“二叔,在家吗?”
沈逸去开门,一位年轻女子搀扶着一个腿脚不便的大娘站在门口。两人的面孔都不甚熟悉,想来不是平日里常走动的人家。
“三郎,你爷爷在家吗?”
小余氏寻声而来,看见对方临近冬日还身穿短襟薄衫,不由得生出一丝优越感,扬起嘴角笑道,“哟,稀客啊,翠芳不在家带孩子,怎么有空陪李婶来串门呢?”
年轻女子名唤翠芳,和小余氏也认识。两人是同一个村的,年龄相仿,名字里都带芳字,常年暗暗较劲儿。
当年若不是沈老太力排众议给沈老大定下了侄女小余氏,只怕现在与沈老大成亲的就是翠芳了。
小余氏对这个曾经的情敌十分膈应,把成婚多年沈老大不跟自己交心的原因归咎于她。看着翠芳嫁人,又成了寡妇,心里乐开了花,四处跟人说翠芳克夫,若是当初真进了沈家门,说不定克的就是沈老大了。
女子赔笑道,“我娘腿脚不便,我陪她来,有事找二叔商量。”
小余氏杵在门口不动,也没有要让人进来的意思,这个收秋苗的时点,用脚趾头都能想到她们的来意,“不借,回吧。”
遮羞布被生生撕开,翠芳脸上的笑容几乎挂不住,泪水已开始在眼眶里打转,搀扶着自家婆婆就要往回走。
“等等,李大娘子。”沈老爷子追了出来,叫住二人,“来了就进去坐坐,有事进屋说。”
沈老爷子将人迎进家里,小余氏见状冷哼一声,看见沈老爷子背后的沈逸,尖着声音道,“是你去通风报信的?”
沈逸镇定地答道,“我只是尽了该尽的礼数罢了,有客人来找爷爷,自然要让他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