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暴君觉悟
官吏重新考核上岗,不专业全部撤职。
皇家军学院招收科举中,格物学、算学成绩优异者。
只要能考进去,就有官衔,品阶薪俸高,加官进爵容易,平步青云。
也就是说,现在除了武科吃香外,被文人认作旁门左道,奇技淫巧,不受主流待见的算学、格物学、火器研究、造船航运等也将成为香馍馍。
只要抛出的诱惑够大,让世人都看到,不愁没有人才往这方面努力。
文人肯学习,有学问,智商没问题,丢下四书五经,转学这方面也不难。
在大明皇帝亲自全面推动下,必然趋之若鹜。
擢,毕懋康,为皇家研究院院长,孙和鼎、汤若望为副院长(挂个名,没有实权)。
招揽人才之外,还得着重培养人才。
少年人不懂没关系,只要肯用心进取,有尽忠报国的志向,有为大明重新崛起而奋斗的决心,直接纳入国子监成为贡生,公费送去目前与大明没有争端的法兰西与英格兰学习。
这是汤若望与他朋友们的功劳。
他写信给泰西诸国的朋友,应邀请来大明的极少,但大力宣传了一把大明,大明帝王的善意、开明和英勇事迹,也渐渐传到了欧洲。
由于葡萄牙,荷兰,西班牙起步早,占据世界重要航路上的绝大部分殖民地与利益。
快速发展中也想争霸的英格兰和法兰西,与老牌海上霸主们,争端必然越来越激烈。
因此崇祯觉得,法兰西与英格兰,一定很有兴趣与大明合作,因为抛出的诱惑足够令他们垂涎三尺。
只要他们肯让大明派遣学生去他们那学习,大明可以帮他们压制葡、荷、西三国,并与他们建立特惠国关系,免税特许贸易等。
这极为有利于英格兰与法兰西,却没有任何损害。
相信英格兰的玛丽女王,以及法兰西路易十四,巴不得与大明建立互利关系。
至于未来关系如何,未来再说。
朝堂上。
一项项事务顺利拍板决定。
崇祯满意的道:“特遣留洋贡生你们选拔出来后,朕见过他们后,再最后定下。”
主要是看他们忠诚度。
忠诚度要保证,不然派出去不回来,被国外优厚待遇吸引,徒然浪费大明资源,还可能养出白眼狼充当国外的间谍。
“遵旨。”
“众爱卿还有事要上奏吗。”
“陛下,臣赵撰,上奏弹劾两个人。”
一位御史兼礼部给事中出列道。
崇祯道:“弹劾谁?”
“臣弹劾东厂掌印太监林忠陪,与锦衣卫指挥使戚元辅,滥用严刑,贪墨大量财物。”赵撰道。
“臣附议。”
左副都御史施邦曜等出列应和,应该是约好的。
崇祯想笑。
喷子又开炮了。
赵撰、施邦曜两人清正廉洁,有能力,忠诚度高。
他们除了本身任职的都察院外,也因他们的能力,身兼其它重要职务,因此能进入这次密议。
但也由于太耿直,容易被一些势力当作枪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