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朝堂密议
这样的职位,被言官弹劾,也是必然。
被东林党批判得体无完肤的魏忠贤,罢官后还有人弹劾他贪得无厌,家里堆着金山银山。
魏忠贤死后东林党抄他家,只抄到三四千两散碎银子。
人称九千岁,权势滔天,担任阉党领袖那么多年,他搂的银子一年有时候有四五百万两,但死后家里只有区区三四千两银子,田产也没多少,又没有子孙后代拿去花销,能贪到哪里去。
林忠陪与戚元辅也一样。
通过诏狱审讯,他们查出一批又一批,抄斩一家又一家。
尤其是林忠陪。
在山海关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林忠陪通过遥控,帮忙搂得银子四百多万两,其中蓟辽王家贡献最大。
赈灾、军饷、改造探险船、研发制造火器、建造新水师,那个都是需要巨量银子投入,特别是后面两者。
没有银子,什么都免谈。
他们眼光就这样,都察院御史弹劾也是他们的职责,也不能算错就是了。
崇祯目光扫下去。
范景文、李邦华、倪元璐等内阁大臣更懂得圣意,学乖了,没有出声。
在场的林忠陪与戚元辅,面色微变,但也没有急于出声争辩。
“可有证据?”崇祯淡淡问道。
“有人证,皆是被害者的亲属,臣这有记录。”
“呈上来。”
内侍下去把记录本从赵撰手中拿走,送到崇祯手中。
崇祯翻了几页。
是一些关在诏狱的贪腐罪臣的亲属,跑到督察员告状,希望能打到戚元辅与林忠陪这两个眼中钉,便于捞人。
崇祯道:“这些人证,只是口述,有确凿物证吗?”
赵撰呼吸一滞:“并无物证,若是去林忠陪与戚元辅家中抄查,应能找到。”
崇祯合上记录道:“你想找的话,倒是可以去皇宫库房中抄查。”
“这……臣不敢。”
崇祯面色一沉:“你不敢?仅凭罪臣亲属片面之词,空口无凭,你便要弹劾朕的肱骨之臣,你有何不敢!”
“今日实话告诉你们,严刑伺候,抄家没收他们贪腐得来的家财,皆是朕亲自下令,他们家财悉数充入国库了。”
“戚元辅与林忠陪不过是听命行事,你要弹劾的,应该是朕!”
扑通!
扑通!
扑通!
所有人都跪下。
“臣惶恐,臣有罪。”赵撰额头冒出汗珠。
崇祯态度很明显,直言戚元辅与林忠陪是肱骨之臣,奉命行事。
“陛下息怒,莫气坏了龙体。”戚元辅与林忠陪眼中满是感激。
依照帝王心术,虽然是皇帝旨意,但皇帝肯定不会认,他们这黑锅得替皇帝背着。
没想到,崇祯直接挑明是他命令,当作众大臣面维护他们,称他们是肱骨之臣,也就是亲信大臣。
“戚元辅,林忠陪,你们可知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