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 章
家里的改造如火如荼展开的同时,时间也来到了四月初。
明明还是春季,但各地气温却像坐了火箭一样快速上升,随随便便就能打破历史同期最高。
就林家所在的安市来说,安市位于中部,正是四季分明的地方,往年这个时节,你在街上能看到穿着羽绒衣和穿着夏装的人擦肩而过并在心里互骂煞笔。
但今年,人们已经全部换上了轻薄的夏装,甚至时不时还有人因为中暑送医。
中部如此,更靠近赤道的南部地区更热。
一飞冲天的气温早早突破了四十度大关,以往丰沛的水气不知道都去了哪里,从过年前到现在,没有下一滴雨落下,河流的水位一天低过一天。
华国是这样,其他国家的气温也异常极了。
北半球的一众国家不约而同在短时间内进入盛夏,局部地区甚至突破了五十度大关。
与此同时,已经进入秋天,本该气候舒适的南半球却早早迎来今年的第一波寒潮。
仿佛是将北边的水气全部都丢到了南边,澳国的一场大雪从下起来就没有停过。
被热傻的人们每天在网络上花式求雨,在不为人知的地方,不少人却开始行动起来。
几个粮食出口国连续签订历史大单,而购买方都来自几个人们熟知的官方粮商。与此同时,与粮食相关的腐败行为被严肃清查,煤炭进出口的标准也被放宽,能源进口大幅增加,原本作为储备而很少开发的几个油田也突然加大了开采量。
更直接影响人们生活的是老旧房屋的排查和改造,这是由各地有关部门发起的,居民只需要付出一点钱就有专业团队上门评估并加固房子。尤其是地处地震带的几个城市群,改造的力度大极了。
按照网友的说法,恨不得把人当成牲口用,一天三班轮着干,一刻也不停。
虽然林家所在的安市并不处在地震带上,但这股质量排查的热情也感染到了安市,还有专业团队来到小区检查了一番。
房子倒是没查出什么问题,只是附近又多出了个储水站。
这储水站建在社区附近空旷的大广场上,由官方出大头,居民摊小头,强制建。容量很大,据说能支撑整个社区三个月的用水需求。
许多居民都表示不理解,不支持,但这并不妨碍储水站每天如火如荼的建着,白天黑夜,工地上都是亮堂堂一片。
不止水站,因为高温的缘故,许多地下建筑为了容纳更多纳凉的人们,也掀起了扩建的风潮,四处都能看到热火朝天的工地。
建筑市场的火热直接带动了股市的兴盛,林书白抓紧机会入手了两支建材股,果不其然,没过一个月就翻了两番。
卖出一部分收回本金,剩下的则继续在股市里放着,林书白平时也不关心,主打一个随遇而安。
不止如此,越来越离谱的日常温度让末日论在网络上流行起来,谣言愈传愈烈,甚至连每晚七点的官方新闻也赶了一回热闹,放出了特殊季节推荐人们储存的物资清单。
这样一系列的大动作让一些经历过困难时期的人们察觉到了不一样的气息,一时间囤货的人群大量增加。
网络上有人晒出了自己的囤积的物资,甚至有人在家里打造了一个生存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