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哦?”祖父看向她。
“他送我与母亲回京都城,却留了自己的随从在常山县,助那县尉查案。必是把这个案子放在了心上,但比起案子,我倒觉得他更看重的是人。”
郑榆桑也是偶然听苏庄说起,才知道那常山县尉便是日后的大理寺丞廖曹。
他与萧烛未的斗争,自延平二年,便已初现端倪。
虽此时的萧烛未手中尚无太大的权力,但碾死一个小小的县尉,却易如反掌。他此行返往常山县,必不是为得阻碍此人的仕途。想来应是存了储才的心思。
试问一匹上好的宝马摆在面前,哪个人不想去做一做伯乐?
但这样一个案子,拖了两三年才结案,内情绝没有它表面呈现的那么简单。
“其实是我不小心听到了一些,”她拿手比划着,“只有那么一点。”郑榆桑真假参半地说:“萧侯此去是为得那常山县的县尉廖曹——他断定此人必不是池中之物,便想将其纳入麾下。他不日便要入朝为官,总得发展些人才,好待日后为其所用。”
说完仔细瞅着祖父与父亲的神情,好揣测他二人对萧烛未的态度。
不想被王漪戳了额头,王漪怒道:“好呀你,哪来的这么大的胆子,吃酒落水还不够,还去偷听别人讲话?”
郑榆桑忙解释道:“我才没去偷听,是那萧侯自己非要在前堂与人对谈,他又没避着人,还不许我路过听着吗?”
又道:“不过我看他,倒也没起什么杀人灭口的心。”她以前可没觉得自己在撒谎方面这么天赋异禀,不仅面不改色,还能有心开个玩笑。
但这个玩笑显然没能把王漪逗笑。她瞪一眼郑闵,示意他管教女儿。
郑闵只得装模作样,“以后莫要如此恣意了。”
“知道了。”郑榆桑道。
惹得王漪冲他父女二人翻了个白眼。
郑晁瞧着这一番“和乐融融”的景象,心中被二儿子与二儿媳激出的郁气也散了大半,他道:“连赶了这么些天路,你二人应是身心俱疲,桑桑便先同着你母亲一起回去休息吧。”
郑榆桑道是。
父亲被留了下来。想来祖父是要与他探讨此事。因着她上辈子并未直面过朝堂之事,也不知有没有说到点子上,但愿祖父与父亲能明白此人不容小觑。
祖父壮年随明帝浴血征战,杀伐之气甚重,老了老了反倒悟出些明哲保身的意味,故而从不主动参与党争。
按理说,应当不会与萧烛未产生冲突。
但上辈子发生的一件事,让郑榆桑明白,若不是郑国府与他结了姻亲,怎样都不能从他手中逃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