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驾崩
景宪六年,吉华村一片岁月静好,偶尔也会鸡飞狗跳。
这一年的长安城,波澜不断,大事频生。
年初,东突厥事毕,对外称病的太后也在寿辰前终于恢复康健。
五月,安乐王李承业薨逝,卒年三十八。
消息传入京中,太后大恸之下竟真的病恙,养在太后宫中的安乐王长女——康平公主李循悟闻此噩耗,当下晕倒。
安乐王世子李省思与其母安乐王妃扶棺入京。
圣人为悼其兄,下令以帝王规制下葬安乐王,大临七日,百官素缟。
安乐王葬帝陵,庙号周和宗。
太后因安乐王薨逝一病倒,大臣立马献策迁宫还政一计。
太后自当皇后起,便一直久居立政殿。
当年太后武曜被封为皇后时,睿宗皇帝亲自为皇后宫殿赐名‘立政’二字,与自己所住的勤政殿两相呼应,相隔不远。
立政者,顾名思义,可想而知。二圣时期,睿宗偏宠爱重皇后,与其同宿立政殿,于是乎,立政殿一度成为皇权中心。
朝堂本是太后党与拥皇党二者博弈,势均力敌,以左相为首的清流之臣只作中立。
然而年前突厥一事,让拥皇党诸人看清,饶是清流臣子们孤直忠心,一心为大周,不涉党政,但在国之大事、策之所重时,这群中立臣子们还是以太后为尊。
本以为圣人与太后旗鼓相当,平分权柄,可实际相较太后这颗参天大树,圣人虬枝才展峥嵘,根基尚浅,仍遮于太后阴翳。
二党之争本就是太后与皇帝间的相互较量。两树扎根同一土壤,根系夺土汲水而轩峻。
党羽臣子不过藤蔓攀援,依附而生。所依之木高壮葳蕤,藤蔓方可借势扶摇而上。
庙堂相争,不进则退。太后党所傍凌人一筹,拥护党谋权便减一分。
权力博弈下,一丝一毫都要锱铢必较。
两党平衡有差,弱势者自要想方设法、机关算尽。
太后已过花甲,又逢有恙,正可借此请奏太后迁宫,移居京郊行宫——长惬宫,养病调理。名为迁宫养病,实为趁机夺权,逼迫太后还政,远离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