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哥电影

字:
关灯 护眼
八哥电影 > 仕女长歌:唐朝的女人们 > 鹬蚌相争皇帝获利 得偿所愿侍奉宫中

鹬蚌相争皇帝获利 得偿所愿侍奉宫中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这又是一件所有人都遗忘了的事情,之前皇后之位挡在眼前,所有人都只看到了这件事,没想到皇帝雷厉风行,居然偷偷的把事情安排好了,只是看太子老师的人选,大都是山东氏族的代表,没想到啊没想到,本来在玄武门之变中山东士族因为选择了隐太子李建成,结果事败,山东氏族已经势弱,没想到居然可以从新得到执掌太子三师的机会,这又是出乎很多人意料的一件事,难怪之前选后一事山东氏族也保持沉默呢,很多人以为是因为山东士族势弱没有了发言权,却不曾想到是得到了皇上教导太子的承诺,这样一对比,皇后之位自然没有未来的皇帝重要,能够跟太子亲近还会担忧未来的前程吗?真又是一个让大家措手不及的安排。

只是还不等朝臣冷静下来,新上任的右相长孙无忌又开始说话了,众人一看说话的长孙无忌,一种不祥的预感开始涌上心头,只是又在相互打眼色,这次获利的会是哪一方呢?长孙无忌代表陇西世族,杨师道代表杨氏在前朝旧臣中有一些影响力,太子三师则是山东士族获利最大,所以接下来会轮到谁呢?长孙无忌还真是干大事的人刚刚上任还不到一盏茶的功夫就开始雨露均沾了,倒是不错,之前对于长孙无忌上任还有怨言的人现在也开始有期待了,就等长孙无忌开口了。

长孙无忌依旧面无表情开口道:“皇上,臣有话要说。”

“爱卿请讲。”

“启奏皇上,自我大唐开国已二十载有余,自立国以来,君臣上下一心,百姓不辞劳苦方有了今日的繁华昌盛,现在百姓生活日益改善,求学之心日盛,所以臣谏意朝廷可从新开放科举,以激励百姓向学上进之心,这科举制本是前朝的选拔用人的制度,但是由于隋乱百姓流亡山野,食不果腹,无心也无力学习,本朝初期百业凋零、百废待兴,大家都把精力用于恢复生活,也没有学习的条件,但现在不同往日,臣以为是时候恢复科举了,这于民于朝都是有利的事情,所以臣谏意恢复科举。”

长孙无忌一言罢了,所有人都惊讶了,恢复科举?居然是这个想法?长孙无忌还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啊,对于科举制大家都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前朝亡国之君隋炀帝初创,其本意就是为了对抗世家对于人才的垄断,取天下人才为皇帝所用,帮助皇帝摆脱世家的牵制,这对于百姓和皇帝来说是一件好事,但对于世家来说就不是好事了,朝堂上有多少朝臣是在家族的门荫下上位的?这也是世家左右皇帝的实力所在:只要朝臣的声量够大,就算是皇帝也必须屈服于世家的意见,这就是不论皇帝是谁,都要跟世家共理天下,因为朝堂是属于世家的。

只是出了一个隋炀帝,他居然会想到这样的办法,分科取士,取天下人才对抗世家,还真是一个伟大的想法啊,所以隋乱亡国未必没有科举的作用,隋炀帝想要对世家釜底抽薪,那世家就不介意先下手为强,先给隋炀帝来一个釜底抽薪,正好隋炀帝在远征高丽这件事情上犯了错,于是结果就是天下大乱,群雄并起,隋炀帝也成了荒淫无道,残暴昏聩的昏庸之辈,世家让皇帝成为了真正的孤家寡人,可是这天下哪来的那么多英雄豪杰?这些英雄不少都是之前隋炀帝为世家准备好的薪火,只是没想到最后却成为了世家灼烧隋炀帝的薪火,皇帝自己烧了自己。

所以现在长孙无忌是什么意思?是不怕皇帝引火烧身?还是长孙无忌自己不怕引火烧身?毕竟他自己也是世家的一员,他这么做不也是在掘自己的根基吗?再说了科举这件事都过去几十年了,好好地提议恢复科举干嘛?当时就有朝臣想要表达不满,只是还没有等他们说出口,魏征已经站出来表示自己对长孙无忌的支持,杨师道本来对于这件事也感到意外,他料到了皇帝的很多做法,但唯独没有预料到皇帝会恢复科举,但这时候由不得他犹豫了,对于今天皇上的刻意示好,杨师道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于是也站出来表示自己对于长孙无忌的支持,即使是这样,还是有朝臣想要表示自己的意见,还是不等他们站出来,继杨师道之后就是卫国公李靖和大将军侯君集站出来表示自己对于恢复科举的支持,这时候大家才清醒过来,难怪皇帝召回了这二人,原来是为了这件事,这二人的态度就表示武将们对于皇帝的支持,很多人也明白过来,现在不是隋末了,太宗皇帝也不是隋炀帝,现在天下太平,民心思定,军权在握,还有就是太宗皇帝本人,文治武功样样优秀,已经不存在乱起的基础,这也是皇帝和皇后卧薪尝胆十几年换来的结果,民心所向实至名归,于是想要说话的人只能默默后退。

皇帝在上首看到这样的结果只是微笑着说了一个字“准”。

这一次朝会的结果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一开始都以为是世家为皇上选定皇后的朝会,只是没想到反而是皇帝一套组合拳下来把世家打了个闷头转向,皇帝一环接一环,环环相扣,先是用长孙无忌做先锋,摆平了选后这件事,顺带着还让杨师道把各家送到宫里的女子又送出了宫,这是让杨师道做了皇帝手中的侧翼,这就代表皇帝的一个态度,然后用太子三师绑定了山东士族,让他们也不会去反对恢复科举,最重要的就是卫国公和侯君集,这哪是朝仪大会,这是皇帝亮出的刀子啊,这样的军阵,所有人只能乖乖地认输。

皇帝看到科举的事情这么愉快地决定了下来,在回宫的路上还情难自已的跟内侍监说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审其所能,因才取之,用其所长,知人善任,他们在朕准备好的战场上,怎么可能赢得了朕,哈哈。”这是之前皇帝听一个小女孩说过的话,原来说出胜利宣言这么让人愉悦。

内侍监赶紧附和:“陛下英明。”

这时候有监人跑过来通报说是新上任的侍中杨师道大人向皇上求取分配宫女的名单,皇帝思考片刻道:“转道去湖边,朕在那里见他。”监人听完后下去带人,内侍监喊话道:“转道湖边。”周围的监人宫女开始转道,一些人也先行去做准备。

杨师道在湖边看到了等待的皇帝,快步走过去行礼:“臣见过陛下。”

“爱卿不用这样,你我的关系私下里可以忽略这些礼仪。”

“臣谢过陛下抬爱。”

“这是我给爱卿准备的名册,你先看一下,看有什么需要修改的地方。”

杨师道接过名册道一声“是”,开始低头看名册,顺便考虑一下皇上的意思,这名册有什么含义还需要现场看?杨师道想来或许这份名单中有什么皇上想说的话需要自己领悟,又或许皇上是想倚着这份名册让自己说出一些话,所以杨师道不敢怠慢,认真看着名册上面的名字,其实他都不用看的,很早之前他就已经知道了里面都有谁家的孩子了,不只是他,相信很多世家的手里都会有这份名册的,但皇上还是让自己看,并且是现场看,而且还要询问自己的看法,思考良久,他微微试探的说:“皇上,这是各家送进宫的孩子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