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故里小女多忧虑 为家人立志做女官
李氏见这样,不好继续说下去,但事情必须要说的,只能咬咬牙继续说:“姐姐,我这次来是来说家子和贵女的婚事的,这是早年就说好的,本来我们家也是看好这桩婚事的,明则那孩子我们也见过,也是看着长大的,知道是个好孩子,虽然武大人去世了,但是我们家还是愿意继续亲事的,但是,只是,哎,后来我们听说了武家的一些事情,恕我直言,这武家的家风似乎不太好的,武大人在世时本来这也没什么,但是现在,武家的家风是我们不得不考虑的问题,特别是我们家这样的高门大户,娶一妻定三世,所以姐姐,对不起了。”
杨氏之前预料到了一些事情,但是事情来到的时候还是忍不住掉眼泪了,她到现在最大的支撑就是女儿的婚事,没想到结果是这样的,话已经再也说不出口,只是哭,李氏见这样也没有办法,但是李家有自己的考虑,只能长叹一声,放下了手里赔罪的东西就离开了。
李氏走后,杨师道来到了房间也只是叹气,沉默了很长时间还是决定开口:“牡丹,这件事可能也只是这样的结果了,之前士彟还活着的时候这是门当户对,但现在只能这样了。”
“是的哥哥,我应该从李绩大人为士彟归葬这件事就该明白的,恐怕从那时起李家就有了退亲的心思,所以才会主动帮助我们的,这也是最后的体面了。”杨氏明白,李家退亲,家风可能是原因之一,但多半只是借口。之前杨氏害怕家丑外扬,但却不知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武家的事情还是传到了比较留意武家的李家耳中,再者还有一个原因,李氏没有说出来,武士彟活着的时候是荆州都督,李勣当时是并州都督,这样的婚事也算得上是门当户对,而现在呢,武士彟去世,自己带着女儿流落在外,自己的女儿现在也的确不是李家这样的高门大户的最佳选择。
杨氏没有想到过这样的结果,可怜自己还在教导女儿嫁人之后的事情,再想到自从武士彟死后一重接一重的打击,杨氏眼泪就是控制不住,虽然近一年来她已流了无数的眼泪,但是杨氏却从来没有在女儿面前哭过一次,在女儿面前杨氏一直变现的坚强,她希望自己的坚强能够影响到女儿们。
杨氏找到了自己的大女儿明则道:“明则啊,你听娘说,你跟李家次子的亲事出了一些事情,可能会取消了,娘会从新给你找一家好人家的,你懂吗?”
明则也听说了一些事情,也明白了娘心中的苦楚,很坚强的点头道:“娘,我明白的,女儿一切听娘的安排。”杨氏看着故作镇定的女儿,还有女儿眼里的泪光,只能转身离去。
这是635年年末了,马上就到了年关,杨氏母女不曾想到过武士彟去世的第一年,自己的家就分崩离析,尤其是想到以前一家人团圆着过年时候的情景更是悲从中来,好在杨师道和夫人桂阳长公主待人不错,母女几人还算能够安静的生活下来,年后过了一段时间杨师道为武顺找了一户人家,不是什么大门大户,只是一个越王府法曹,世家之间没有秘密,虽然明则被李家退婚的事情没有明说,但还是有流言蜚语传出来,另外唐时大户子女婚事都是早早就有定亲的,少有到了年龄之后才找人家的,所以现寻人家很难找,越王府法曹只是一个小官,因为身体不是太好,所以一直没有成亲,杨氏原本不愿意,但是女儿已经到了年龄了,再者现在杨氏的情况的确不好找到更好的,杨氏不想女儿一直被耽误,杨氏自己就是因为种种原因,一直到了四十多岁才嫁给的武士彟做续弦,所以杨氏最后还是决定把女儿嫁出去。
武明则没有想到自己的姻缘会是这样,最终嫁给一个不曾谋面的人,其实武士彟和李勣很早就有联姻的打算,所以早早地就有意撮合两个孩子,两个孩子从小也经常见面,可以算得上两小无猜情投意合,只是没想到造化弄人,是这样的结果。
另一边,李家为自己的二子从新安排了婚事,是并州当地一个大家族的女儿,这也是一场世族之间的联姻,但是李思文还是念念不完武家的长女,少男少女的爱恋总是刻骨铭心的,特别是在前年利州女儿节上明则的明媚舞姿,但是李思文只有15岁,只能听从家里的安排,可是事情的奇妙在于之后李思文和武家的纠葛并没有断绝,最终延续到几十年后,李思文成为了武思文。(女皇武照赐李思文姓武姓)
明则出嫁的时候,武如意很难受,说好的并州,结果成了远嫁越王府,她和杨氏带着妹妹靑蝉为姐姐送别的时候,只有几个人,一辆马车,这辆车会走很久才会到达夫家,没有什么送行的队伍,只有母女们的眼泪,姐姐躲在马车里不肯出来,但是哭声却不断绝,如意想起头天晚上姐姐和自己的私房话,告诉自己姐姐出嫁以后,你要多多照顾娘和妹妹,如意也是哭着喊着叫姐姐你不要走,姐姐不要走,但是马车还是走远,如意走了很远还是没有追到。
明则出嫁之后很长时间,杨氏母女们都很闷闷不乐,二女如意还好,因为聪明伶俐,很受杨师道的夫人桂阳长公主的喜爱,并且因为桂阳长公主没有女儿,所以待如意非常好,如意也经常厮混在桂阳长公主身边。三女靑蝉眼睛看不见了,但是杨氏为了让女儿不至于太伤心,特别请求杨师道能够带女儿到太常寺的教坊教导女儿跳舞,唐人好舞,世家女子也多有学习舞蹈,甚至世家男子也多有学习,这与当今皇上李世民是很有关系的,李世民本人也好舞。教坊是唐朝宫廷舞乐管理署,属于太常卿杨师道治下,所以杨氏希望杨师道能够把女儿带过去,但是眼睛看不见能够跳舞吗?就是连走路都会摔倒,更何况跳舞呢?
杨师道问靑蝉,就算是一个正常人跳舞都会吃很多的苦,甚至坚持不下来,靑蝉眼睛看不见,怎么学习跳舞,靑蝉跟杨师道说自己喜欢跳舞,自己也不怕吃苦,如果别人每天练习两个时辰自己就练习四个时辰,别人练习四个时辰,自己就练习八个时辰,自己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杨师道看着靑蝉的决心,很是怜惜这个刚刚十岁的孩子,把她带到了宫廷舞乐大师公孙大娘(杜撰)那里,希望公孙大娘能够收下靑蝉。
公孙氏是宫廷里最负盛名的舞乐大师,她也很好奇这个眼睛看不到的小姑娘怎么学跳舞,跳舞和音乐不一样,也许眼睛看不到学习音乐也很难,但是学跳舞要远困难很多,她也认为靑蝉可能不要多长时间就会放弃了,但是靑蝉对于舞蹈的执着超出了所以人的预料,她真的兑现了自己的诺言,为了学舞蹈付出了比任何人都要多的努力,也为此受了很多的伤,每天晚上回到家,杨氏看着伤痕累累的女儿,只能帮助女儿敷药,有时候眼泪会掉下来,靑蝉还是会听见,会劝着杨氏说自己是真的喜欢跳舞的,现在眼睛看不见了,能做的事情不多,所以愿意为舞蹈付出所有,杨氏看着女儿小小肩膀就假装坚强的女儿,多少次笑着流泪。
靑蝉的坚强和学习舞蹈的天赋征服了公孙氏,很多时候公孙氏爱惜这个眼睛看不到的小姑娘,都会亲自教导靑蝉,慢慢地就会有嫉妒的风言风语,因为一起学习的也都是长安各世家的女子,总会有地位高低,所以会有人欺负她,但是靑蝉从来没有回家以后告诉过杨氏,小姑娘虽然小,但是在吃过很多苦以后,有时候也会为自己的娘承担一些苦,所以不想把自己受的苦再告诉娘,让娘担心,因为靑蝉看不见,所以每次都是郭孝慎带着她到教坊,学完之后就会带着她回家,下雨天郭孝慎给靑蝉打雨伞,淋湿了自己,冬天下雪就自己背着靑蝉,所以两个人有时候就会说一些悄悄话,靑蝉有些心里话也会跟郭孝慎说,两个十多岁的小孩子还真有些两小无猜的情意,郭孝慎有时候看见靑蝉被欺负,就会冲上去跟人打架,像疯狗一样,虽然每次都会被教坊管事责罚,但是每次都义无反顾的冲上去,时间长了就没人敢欺负靑蝉了。
渐渐地两个小人长大了,靑蝉即使不领着也能自己走到教坊了,有一天,靑蝉在路上和郭孝慎走着道:“慎哥哥,你知道我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吗?”也不管郭孝慎回话,其实郭孝慎很少说话,大部分时候都是听靑蝉说,“慎哥哥,其实我很想自己是一个男孩子的,你知道的,我娘生了三个女儿,生我之前我爹娘很想我是一个男孩子的,没想到还是一个女儿,所以有时候我挺恨我自己的,为什么我不是一个男孩子呢,这样我就能去从军打战,挣军功了,就像爹一样,也能做将军都督了,这样我娘就不会被欺负了,娘吃了很多苦,就是因为没有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