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哥电影

字:
关灯 护眼
八哥电影 > 伸唐 > 第八十七章 出身

第八十七章 出身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二世子,那人会不会继续出手?”

“不好说,不过我估猜,应当不会了,他既然从开始就未露面,说明一开始就未看好左相,两策之后,左相仍不得功,再出手,他自身就会有危险了。”

李伸想出手啊,他如何出手?天宝五年六年,这两年乃是唐朝最黑暗血腥的两年,然而因为他几封信,这一年除了杨玉环吃了姐姐的醋外,几乎风平浪静。至于朝堂上的争吵,那岂不是正常不过的事?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李林甫如何出手,李伸不知道了,不知道,李伸如何安排利用?

天渐渐冷了下来。

李伸未上门,杨三姐反找到了庶人府。

“二郎,妾身替你出了一口恶气。”

“怎讲?”李伸莫名其妙。

“妾身将你请的两个造纸匠人抓了起来。”

两个造纸匠有一个祖籍就是益州人氏。

新纸研发成功后,两人起了糊涂心思,偷偷地跑到益州,找到本家,联手造新纸。

偏巧因为李伸的提议,杨三姐也派了几名奴仆带着十几个工匠去益州造纸印书。

竹子沤烂得有好一段时间,其他材料也一样,如树皮、麻,沤烂的时间更长。

杨三姐府上的奴仆就听到益州居然还有一家在造新纸,那怎么可以呢,他们与益州官员勾联起来,将两个工匠,以及其中一名工匠的几个本家一起送到了大牢。

经过审问,益州官员才得知,两个工匠就是当初李伸请的工匠。

于是杨三姐上门报功劳了。

“三姐,他们跑就跑吧,还替我省了不少的薪酬。”李伸哭笑不得地说道。

而且益州官员做法也不对,为什么朝廷将新纸的工艺用邸报形式下达各州?这不是史上的竹纸,造纸技术到了宋朝,已经有了不小的进步。竹纸直到元朝技术才成熟,元朝,404王朝,都懂的。

因此一直无多少人注意,等到注意时,已经普及开来。

猛地在唐朝出现,等于是一个飞跃式的进步。

但得有人造,造的人越多,纸价才会真正便宜下来,书价同样便宜下来了。

比如今年长安朝廷的作坊,造了许多新纸,都未卖,而是与几个大作坊联起手,开始印书。

不但纸价便宜。

原先是石版,现在想将石头变成一块块小石板是不可能的,石板不能变成小块,一块石板能印好几页十几页内容,印好后分别裁剪,加上麻纸厚,所以才有了蝴蝶装。

有了竹纸,有了活字和木版,能两面一起印刷,能变成线装书。字能变得更小,也就是一页能印更多的字。

因此书价大跌,一部史记只需一千多文钱,字数更多的汉书和后汉书不足三千文钱。

还是比较贵,可至少许多主户人家能买得起了。有的还未印好,有的全印了出来,李伸还抽空去买了不少回来。就是这个价格,李伸估猜还有许多利润空间。

当然了,朝廷铸母模,再铸活字,加上两年的研发,也投入了不少钱帛,若是将这些算进去,成本又不大好说了。

不过随着技术的普及,书价必然会进一步地下跌。

四川和浙江竹子多,成了后来的两大竹纸基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